首页> 中文学位 >S-N型1,3,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的摩擦及缓蚀性能研究
【6h】

S-N型1,3,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的摩擦及缓蚀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绿色润滑油

1.2润滑油添加剂

1.2.1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与应用

1.2.2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

1.3摩擦磨损研究

1.3.1摩擦磨损研究的发展

1.3.2摩擦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1.3.3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3.4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摩擦学机理研究

1.4铜缓蚀剂的研究

1.4.1铜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1.4.2铜缓蚀剂的分类

1.4.3缓蚀剂作用机理

1.5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S-N型1,3,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的合成

2.1前言

2.2实验材料

2.2.1实验试剂

2.2.2仪器设备

2.3化合物DPTT的制备

2.3.1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3.2化合物的制备过程

2.4化合物DHTT的制备

2.4.1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4.2化合物的制备过程

2.5结果与讨论

2.5.1 DPTT的结构表征

2.5.2 DHTT的结构表征

2.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1,3,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对菜籽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3.1前言

3.2添加剂及基础油

3.3摩擦磨损实验

3.4添加剂的热重分析

3.5钢球磨损表面分析

3.6结果与讨论

3.6.1热性能分析

3.6.2摩擦学性能

3.7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DPTT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4.1前言

4.2旋转挂片实验方法

4.2.1实验原理

4.2.2应用范围

4.2.3实验装置

4.2.4实验条件

4.2.5实验步骤

4.2.6实验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4.3 DPTT与苯并三唑(BTA)复配使用时对铜的缓蚀性能实验

4.3.1实验试剂

4.3.2实验仪器

4.3.3实验过程

4.3.4结果与讨论

4.4 DPTT在酸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实验

4.4.1实验试剂

4.4.2实验仪器

4.4.3实验过程

4.4.4结果与讨论

4.5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合成了5-十二烷基二硫代-3-苯基-1,3,4-噻二唑-2-硫酮(DPTT)和5-十六烷基二硫代-3-苯基-1,3,4-噻二唑-2-硫酮(DHTT)。用元素分析、IR、<'1>HNMR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两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作为菜籽油(RSO)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观察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两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有效地提高菜籽油的抗磨减摩性能;DPTT作为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75﹪时,其抗磨减摩效果最佳:DHTT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其抗磨减摩效果最佳。两种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在较宽的载荷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在同等条件下,两者相比较,碳链较长的DHTT的抗磨性能好于DPTT,而减摩性能比DHTT弱。在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形成了一层含硫化亚铁、二硫化亚铁和硫酸铁、含氮金属配合物、氮氧化合物和氮的有机化合物的复合膜,从而使添加剂具有良好减摩抗磨性能。 采用动态旋转挂片法考察了DHTT与苯并三唑(BTA)复配时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单一DHTT在浓度为3.0mg/L时缓蚀效果最佳;DPTT与BTA复配使用时显示出较好的协同效应,1.0mg/L DPTT和1.0m/L BTA复配时缓蚀效果最好。 采用失重法考察了0.5 mg/L水解聚马来酸酐和羟基乙叉二磷酸(HEDP)混合溶液中DPTT对铜的缓蚀作用,用二巯基噻二唑(DMTD)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TT的缓蚀性能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浓度下,缓蚀性能优于DMT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