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
【6h】

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

第一节以我观物--为物传神

一、舍形求神

二、以神统形

三、神理兼得

第二节有我之境--诗画一律

一、诗画一体观的产生

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节物我统一--天工清新

一、天工之美

二、清新之逸

第二章 苏轼画论中自我意识的产生

第一节自我意识在形神关系认识中的演化

一、自我意识的沉潜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时代文人的心灵固守

一、回归自我的契机

二、艺中求“意”

第三节传统文化之濡染

一、儒之仁

二、道之游

三、禅之悟

四、楚骚激情

第三章苏轼画论中自我意识的审美意蕴

第一节写意抒怀

一、“取其意气所到”

二、“画如其人”

第二节寄托理想

一、艺之雅韵

二、“以艺求道”

第三节精神超越

一、从自由走向审美

二、从审美走向哲思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艺术全才,诗、文、书、画、音乐无所不精。在绘画领域,他提出的文人画理论,给中国绘画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理论不仅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而且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步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它推动了文人画日渐成熟,并在中国绘画审美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苏轼在画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论文围绕苏轼文人画论中的自我意识展开论述,通过对其自我意识的分析,可以找到他提出绘画理论的哲学根据,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苏轼传神写意的理论主张,感受到文人独立意识的张扬。 本文分为三章,分别从自我意识的体现、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它的审美意蕴展开论述。第一章分析其表现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他强调的传神论是从以我观物的角度提出;二是他追求的诗画一律说是要创造有我之境;三是他总结的艺术风格——天工与清新是物我合一才能达到的境界。第二章分析文化背景,主要从自我意识在形神关系认识中的演化,时代文人的心灵固守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苏轼画论中自我意识的审美意蕴,说明苏轼将绘画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他的绘画理论正是他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体现了他对物我关系认识的转变,说明他将自我从与自然合一的状态中独立出来,以人独有的认识方式艺术地观照自然,使自己的心灵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苏轼在其画论中显现的自我意识表现了他对待书画艺术的主张是“为自我而艺术”。 苏轼的自我意识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内涵中既有否定现实的消极因素又有传承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鉴于此,我们应当有批判性的审慎的加以借鉴和吸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