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洲男子篮球与中国男子篮球的比较分析
【6h】

欧洲男子篮球与中国男子篮球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选题依据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现状

1.2.1有关欧洲篮球运动现状与发展

1.2.2有关欧洲篮球与中国篮球运动发展

1.2.3有关中国男篮现状与发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录像观察法

2.2.4数理统计法

2.2.5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欧洲篮球一体化进程

3.1.1欧洲一体化进程概述

3.1.2欧洲竞技体育一体化进程

3.2欧洲男子篮球历史格局及现状分析

3.2.1 欧洲国家篮球队历史格局分析(以欧锦赛为例)

3.2.2当今欧洲男子篮球运动的格局

3.3中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3.3.1 旧中国的篮球运动

3.3.2新中国的男子篮球运动

3.4中欧男子篮球的比较

3.4.1 中欧男子篮球的实力比较

3.4.2 06年世锦赛和08年奥运会中欧男篮对抗分析

3.4.3中、欧男子篮球特点比较

3.4.4中欧男子篮球的训练体制与竞赛体制比较

3.4.5影响中、欧男子篮球运动水平的其他因素比较

3.5中国与欧洲男子篮球的水平差距

3.5.1身体条件与体能方面

3.5.2技术方面

3.5.3战术方面

3.5.4训练体制方面(选材、训练)

3.5.5竞赛体制方面

3.5.6教练员的水平与培训方面

3.5.7群众基础方面

3.5.8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

3.6中国男篮赶超欧洲男篮的对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5 致谢

6注释

7参考文献

8 附件 专家调查问卷

9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欧洲男子篮球强队成绩显赫,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前八名中欧洲球队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男子篮球队虽然在欧洲著名教练尤纳斯的带领之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欧洲强队相比差距仍然明显,需要学习的地方依然很多。[1]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欧洲男子篮球运动及中国男子篮球运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欧洲男子体育运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已经逐步走向一体化趋势。欧洲男子篮球国家队之间比赛频繁,竞争激烈,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球队之间实力差距很小,格局不断变化。 2.进入21世纪后,欧洲男子篮球运动呈现群雄争霸的阶段,各国水平进步很快。欧洲的职业联赛逐渐成熟,已经有了足够的财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一些顶级俱乐部已经具备了和NBA抗衡的实力。 3.当今欧洲男子篮球强队进步很快,在发展整体篮球,注重身体对抗的同时,不断学习美国篮球的精华部分,提高了队员的个人技术以及弹跳、灵敏等专项素质。具备了和美国抗争的实力。 4.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历史悠久,但多次经历曲折,发展较为缓慢。随着职业联赛(CBA)的开展,竞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世界以及欧洲顶级强队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5.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实力和欧洲强队相比的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男子篮球球员与欧洲球员相比在身体对抗处于下风、体能不足、技术应用、战术数量以及球员之间的战术素养与欧洲球员相比差距明显。 6.中国男子篮球在训练体制、竞赛体制方面与欧洲男子篮球相比显得不够成熟。 7.中国在政治、竞技、文化背景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方面与欧洲有一定的差别,也是造成中国男子篮球与欧洲男子篮球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因素之一。 8.中国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战术能力。并通过有效措施提高联赛质量、场地设施条件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赶超欧洲篮球强队。 并提出建议: 1.中国男篮要在技、战术水平方面多向欧洲强队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特点。 2.中国的高水平运动员到欧洲联赛中锻炼,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不断的了解、适应欧洲球员,从而在国际大赛对抗欧洲强队时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当在与欧洲及美洲强队交手时,多学习对方的长处,分析对方的特点、风格,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篮球体制。 3.中国应当建立健全男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策略以及人才培养体制。继续完善发展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 4.中国应当完善CBA赛制,提高CBA联赛的水平和经营运作模式。从而能够向中国男子篮球队输送更多、水平更高的运动员,提高国家队的竞技能力。 5.中国的CBA球队学习欧洲职业篮球俱乐部先进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以及训练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联赛质量与竞技水平。 6.中国应当提高本土教练员的水平,健全高水平教练员的选拔途径和培养方式。多向欧洲高水平教练员学习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