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妇女报》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6h】

《中国妇女报》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

2.文本分析法

3.文献研究法

一、典型人物报道的概况

(一)典型人物报道缘起

(二)典型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的定义

(三)典型人物报道的特征

1.强烈的宣传色彩

2.教育大众的新闻理念

3.多级的推广性

二、《中国妇女报》典型人物报道分析

(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1.人物类型多元化

2.大量报道改革中具有开拓、创造精神的女企业家典型

3.典型人物的政治色彩变淡

(二)20世纪90年代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1.报道理念中社会性别意识加强

2.人物形象从“道德圣人”到“自然人”的回归

3.开始对典型人物追踪报道

(三)新世纪以来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1.注重报道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职业女性

2.报道理念凸显女性的主体意识

3.报道方式整合化

4.开始加强对男性典型人物的报道

三、《中国妇女报》典型人物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典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难以消除对女性“刻板印象”报道

2.对女性平民典型关注不够

3.对典型人物的生活细节描写不够

4.软广告充斥在典型人物报道中

(二)解决对策

1.提高媒体从业者的性别意识

2.拓宽女性典型人物报道的“面”

3.加强对女性典型报道的有效监管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种传统报道样式,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妇女报》从创刊就特别重视典型人物报道,以其独特的报道理念、新颖的传播方式,推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
   纵观《中国妇女报》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典型人物报道无论在报道理念、写作手法,还是传播方式上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着富有成效的改进。女性典型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的女企业家关广梅、尹青云,到20世纪90年代的各行各业的女性典型,如好军嫂韩素云、公交售票员李素丽、自强不息的张海迪,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中国妇女报》开始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女性典型的发展与进步,日益凸显女性的主体意识,尤其关注女性的社会价值,强调女性的个人成就与价值追求,而不是一味地突出女性的奉献与牺牲。新世纪推出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公安局长任长霞、山村教师李月娥等女性典型,报道理念注重宣传人物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叙述手法上更关注人物的内心感受;传播方式注重媒体整合报道,利用手机报第五媒体、互联网与读者互动,报道方式灵活多变,营造了强势传播效应。
   《中国妇女报》作为全国综合性大报,重视女性多元化的社会角色,鼓励广大妇女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对女性典型的报道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和服务奉献两个方面,报道女性在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领域里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总体上反映了典型女性的时代特征,倡导了积极的女性价值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媒体工作者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树立多元视角、正确的性别观念使典型人物报道充满生机地发展下去是其艰巨的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