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风后肩痛的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学对中风后肩痛的论述

1.2 中风后肩痛的中医治疗

2 中风后肩痛的西医学研究

2.1 西医学对中风后肩痛病因病机的概括

2.2 中风后肩痛的西医治疗

3 中风后肩痛的预防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疾病分期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与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傍针刺组

2.3 对照组

3 疗效观察及评定指标

3.1 疗效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两组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偏瘫上肢肌力比较

2.3 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分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评分情况比较

2.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傍针刺法的临床研究

3 选穴依据

4 电针的镇痛作用

5 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64例中风后肩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傍针刺组、对照组,各32例。傍针刺组选取患侧肩部2个阿是穴采用傍针刺法,对照组选取阿是穴,肩髑穴,肩髎穴,肩贞穴,臑俞穴采用普通针刺法,均给予疏密波通电治疗,治疗时间30min/次,2次/天,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连续治疗4周。分析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偏瘫侧上肢肌力、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评估患者偏瘫肩关节疼痛程度好转情况、偏瘫侧上肢肌力变化、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变化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操作分析,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上肢肌力较治疗前提高,FMA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升高,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组间比较,傍针刺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上肢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FMA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升高,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4周后傍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71.88%,由此得出傍针刺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两组针刺方法均可改善患者中风后肩痛。
  2.傍针刺法明显减轻患者中风后肩痛程度,有效的提高肌力,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对照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