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青少年体成分、体型特征及体脂率推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6h】

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青少年体成分、体型特征及体脂率推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件

致 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由于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的差距,在青春期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类型,在青春期开始的年龄、结束年龄以及发育速度、发育程度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使得个体在身体成分和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12-15岁又是整个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发育类型的儿童青少年,其体内脂肪含量、去脂体重、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占全身脂肪含量的比例及其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也很大,男女性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本研究探讨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青少年身体成分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体型发育规律,并采用身体形态法、皮褶厚度法(ST)、生物电阻抗法(BIA)、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对同一受试者进行同步测试,以DEXA测量结果为校标,系统、客观地对测试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儿童青少年12-15岁发育规律的体脂率推测方法。本研究同样可以为今后全国学生体质状况的评价、以及最终构建适用于我国不同人群身体脂肪成分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七十一中学正常健康学生(生活年龄为男13~15岁,女12~14岁)15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女74。研究拍摄手一腕骨X射线片,根据中华05判定其骨龄,在同性别同一生活年龄段里,把骨龄减去生活年龄的差值大于等于1的定为该生活年龄早发育组,大于-0.5小于0.5的作为正常发育组,小于等于-1的定为晚发育组。测量各个研究对象身体八个部位的皮褶厚度,采用生物电阻抗测量法和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量全身体脂含量和体脂率。分析不同发育类型青少年身体成分变化规律、分布规律及Heath-Carter体型规律,同时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方法测量与推算体脂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⑴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各形态指标、身体成分、八个部位皮褶厚度以及体脂分布等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随个体发育成熟度的高低呈同步变化。
   ⑵13-15岁不同发育类型男生全身体脂主要分布在下肢和躯干两个部位,并且早发育组躯干脂肪含量要大于下肢脂肪含量,正常发育组和晚发育组均为下肢脂肪含量大于躯干脂肪含量;12-14岁女生全身体脂主要分布在下肢和躯干两个部位,三种发育类型均为躯干脂肪含量大于下肢脂肪含量。
   ⑶13-15岁不同发育类型男生,早发育组体型明显偏向偏中胚层的内胚层,正常发育组体型偏向均衡的外胚层,晚发育组体型明显偏向均衡的外胚层;12-14岁女生,早发育组体型明显偏向偏中胚层的内胚层,正常发育组体型偏向偏外胚层的内胚层,晚发育组体型明显偏向偏内胚层的外胚层。
   ⑷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内因子值,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中因子值,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外因子值,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
   ⑸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体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因子和中因子上;男女生早发育组的内因子值明显大于晚发育组,而外因子值明显小于晚发育组。
   ⑹13-15岁不同发育类型的男生体型差异主要原因是髂嵴上部皮褶厚度、修正上臂围和HWR指数的变化;而造成不同发育类型12-14岁女生体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肩胛部皮褶厚度、修正上臂围、修正小腿围、股骨远端宽和HWR指数的变化。
   ⑺在对生物电阻抗法和皮褶厚度法推算全身体脂率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中发现,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或测量皮褶厚度推算全身体脂率的方法是可行的,但以往皮褶厚度推测方法推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而儿童青少年专用设备InBodyJ20测量的结果准确性较高,但不适合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
   ⑻本研究采用皮褶厚度法建立的推算全身体脂率的公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具体公式如下:男生:Fat%=0.812+0.749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0.393х腹部皮褶厚度-0.555х肱二头肌皮褶厚度+0.337х大腿部皮褶厚度;女生:Fat%=14.191+0.421х髂嵴上部皮褶厚度+0.399х胸部皮褶厚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