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璃苣泡腾片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6h】

玻璃苣泡腾片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绪论

1.2 玻璃苣的概述

1.2.2 玻璃苣的化学成分

1.2.3 玻璃苣的药理作用

1.2.4 玻璃苣的开发前景

1.3 泡腾片的概述及制备方法

1.3.1 泡腾片的概述

1.3.2 制备中药泡腾片的常用辅料

1.3.3 几种中药口服泡腾片的制剂技术

1.3.4 中药泡腾片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1.4 抗疲劳研究

1.4.1 常用抗疲劳生化指标

1.4.2 抗疲劳研究现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2.1 玻璃苣水提取物的制备

2.2.2 玻璃苣泡腾片制备的工艺流程

2.2.3 玻璃苣泡腾片剂的检查

2.3 实验二 气-质联用法测定玻璃苣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

2.3.1 玻璃苣植物及其泡腾片中γ-亚麻酸含量测定

2.4 实验三 玻璃苣的抗疲劳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2.4.1 小鼠抗疲劳模型的建立

2.4.2 疲劳小鼠模型血浆及肝脏中生化指标的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讨论

3.1 绪论

3.2 玻璃苣泡腾片制备的考察

3.2.1 玻璃苣水提取物制备方法的考察

3.2.2 玻璃苣泡腾片制备的工艺流程的考察

3.2.3 玻璃苣泡腾片剂情况的考察

3.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玻璃苣中γ-亚麻酸含量的方法考察

3.4 玻璃苣水提取物泡腾片抗疲劳药效的考察

3.4.1 小鼠抗疲劳模型的建立方法的考察

3.4.2 疲劳小鼠模型血浆及肝脏中四种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考察

3.4.3 玻璃苣水提取物泡腾片抗疲劳效果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玻璃苣中主要成分γ-亚麻酸的提取工艺,并且熟练掌握和深入了解玻璃苣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并且建立一种测定玻璃苣中主要成分γ-亚麻酸的含量的实验计算方法;观察玻璃苣抗疲劳作用的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便于在今后进一步进行玻璃苣的开发利用时做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为玻璃苣的利用价值分析提供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数据。
  方法:
  (1)进行玻璃苣水提取物的制备,对玻璃苣的全株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比较总提取率和提取含量,优选玻璃苣水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制作玻璃苣泡腾片并对其片状、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和发泡量等进行分析;
  (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1],对玻璃苣中的主要成分γ-亚麻酸进行初步的含量的测定;
  (3)建立了小鼠疲劳模型,并测定疲劳小鼠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尿素氮(BUN)及肝脏中肝糖原的活力及含量变化,进一步分析玻璃苣抗疲劳的作用机制。
  结果:
  (1)玻璃苣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一小时后提取一小时,计算得膏率为2.35%;分析玻璃苣泡腾片的片状、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和发泡量,均符合药典通则的相关规定;
  (2)γ-亚麻酸甲酯的出峰时间为13.60min,分子离子峰为32和79,测定结果显示,玻璃苣植物中γ-亚麻酸含量为0.65mg/g,玻璃苣水提取物粉末中γ-亚麻酸含量为0.40mg/g,玻璃苣泡腾片中γ-亚麻酸含量为0.098mg/片;
  (3)玻璃苣泡腾片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乳酸(LA)含量(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尿素氮(BUN)含量(P<0.05);玻璃苣泡腾片中、低剂量组能够增加LDH活性和肝糖原含量并降低LA和BUN含量,但效果不明显。
  结论:
  (1)确定了玻璃苣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及泡腾片制备的最佳配比;
  (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确定了玻璃苣中γ-亚麻酸含量为0.65mg/g;
  (3)确定玻璃苣泡腾片有一定抗疲劳的作用,其抗疲劳作用可能与提高乳酸脱氢酶活性,分解和清除运动后产生乳酸及尿素氮等因素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