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头穴结合背俞穴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6h】

头穴结合背俞穴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2 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的认识

3 中医学对失眠分型的认识

4 中医学对失眠治疗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 西医学对针刺治疗失眠机理研究

2 西医学对睡眠的生理机制认识

3 西医学对失眠分期的认识

4 西医学对失眠分类

5 西医学对失眠的治疗

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失眠的程度分级

4 病例选择

5 研究方法

6 观察指标

7 疗效评定标准

8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9 统计方法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治疗前PSQI总分比较

3 两组治疗前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

5 两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比较

7 两组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一、立题依据

1 根据“心主神明”论治失眠

2 根据“脑主神明”论治失眠

3 根据“五脏神”论治失眠

二、穴位选取的依据

三、不足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针刺头穴及背俞穴观察其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相应的证据,同时亦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探求更为有效的方法。
  方法:
  将满足入组条件的60例患者根据其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头背腧穴”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头背腧穴”组和常规针刺组皆为30例。“头背腧穴”组采用针刺头穴及背俞穴,而常规针刺组则采用针刺常规穴位。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前后共进行4个疗程:两组患者皆1周针刺6天,进行下1个疗程前休息1天。本次课题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症候量表作为观察指标,在第4个疗程结束时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上述两种方法对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其疗效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PSQI的各项指标和治疗前相比较皆降低,尤以治疗组为著。在4个疗程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PSQI各项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经过相应统计学方法处理后(t检验)表明治疗后的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行组间的比较表明两组数据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更佳。
  2、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尤以治疗组为著。在进行4个疗程后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经过相应统计学方法处理后(t检验)表明治疗后的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行组间的比较表明两组数据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说明对照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佳。
  3、两组患者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的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6.67%,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头穴结合背俞穴的针刺治疗和常规的针刺治疗皆能降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症候量表的各项指标数值。
  2、头穴结合背俞穴的针刺治疗在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症候量表的各项指标数据均较常规针刺治疗明显。
  3、头穴结合背俞穴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的针刺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