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仁内在精神特质的渊源研究
【6h】

仁内在精神特质的渊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一章 对巫觋文化的探究

第二章 符号仪式下的情感体察

第三章 世俗时代的神圣编织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力图通过回溯到思想发生的源头去直接考察思想自身的发生史。在这种原创文化研究的视野之下,本文认为孔子对“三代”文化的继承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化的制度及规范系统方面,而且更为重要且被人们重视不够的是制度及规范系统背后的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延续。作为孔子思想核心观念的“仁”,正是这种内在精神与情感发展的逻辑产物。由于在远古时期文化“大传统”中知识与政治的紧密相关性,因而这种考察必然被放置于社会政治结构变迁的框架之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着力透过“大传统”的不同特质来考察其内在主体的精神与情感状态,从而明晰孔子所提出的“仁”之内在诸元素的发生与演变。
   本文认为巫觋文化的内在特质被孔子通过理性化的形式得以保留和延续。孔子所追求的以仁德贯通天人,亦即与天合一,与巫文化背后的精神迷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仁的精神状态同时与巫文化带来的极其强烈的乐的体验相契合,孔子天才般地勾勒了在日常生活之中乐感体验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敬”决定着仁的实现,在“敬”中,人道的践履与天道的体证合而为一,人的情感表达与秩序确认在仪式中得到统一。孔子通过赋予“仁”以创造性的解释而发掘了人之内在情感领域,从而找到了礼乐存在的内在理据。仁作为人所具有的一种真实情感,以“直”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亲情的“孝”便成了“仁”得以发生的逻辑起点。孔子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即建立在这种日常生活的感性亲情之上,在这种即凡而圣的俗世生活之中,孔子开拓出内在的超越世界,从而使得庸常的俗世生活与最玄远的天地之间达到一种内在的遥契与贯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