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鼓王刘震与开封盘鼓的传承发展研究
【6h】

鼓王刘震与开封盘鼓的传承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英文题目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开封盘鼓的流变与艺术价值

第一节 盘鼓的起源

(一)古代军阵说

(二)传统祭祀说

(三)民俗融合说

第二节 盘鼓的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 盘鼓的艺术价值

(一)高雅美与山风俗美的结合

(二)细致美与开放美的结合

(三)纯厚美与飞扬美的融合

(四)演奏特点

(五)艺术风格

第二章 鼓王刘震与开封盘鼓

第一节 刘震其人

第二节 刘震等人对盘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走访求学

(二)深入民间

(三)开拓进取

第三节 刘震带领下开封盘鼓取得的成就

第三章 开封盘鼓在民间的传承情况

第一节 传承人与传承模式——刘震在盘鼓传承中的意义分析

第二节 开封盘鼓的生存空间与文化依托

(一)渊源性

(二)原创性

(三)兼容性

(四)开放性

(五)基础性

第三节 盘鼓艺术传承中的困境

第四章 开封盘鼓传承与保护的路径建设

第一节 音乐形态上应做革新

(一)在技巧和鼓字运用上

(二)在鼓字构成上

(三)在套曲结构上

第二节 表演方式上力求突破

第三节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第四节 加强教育机构的引导作用

第五节 规范民营化运作的管理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盘鼓是七朝古都开封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形式,开封盘鼓从古代延亘至今,也是中国鼓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安徽的凤阳花鼓、山西的威风锣鼓、陕西安塞腰鼓、甘肃的太平鼓并称为“中华五鼓”。一千多年前,开封盘鼓响彻黄河两岸,成为那个时期中国大地上最为豪迈的音乐,而一千多年后,这种民间艺术散落在乡野,会敲盘鼓的人越来越少,很多鼓谱失传。面临这种局面,刘震与一批新时代的盘鼓爱好者为了重振开封盘鼓的雄风,踏上了开封盘鼓的探寻之路。
  这种民间舞蹈以群形表演“百面如一”为主要特点,它的鼓谱严谨动听,节奏明快,火爆奔放,舞蹈幅度大,具有强烈的动感,鼓中有舞,舞中有鼓,击之如雷、动之如涛、声震天中,它是宣泄黄河神威,展示民族风采的民间艺术舞蹈奇葩。开封盘鼓独特的魅力和影响更是声名远播,成为誉满中外的文化品牌。
  开封盘鼓历史悠久,早自北宋年间,就流传于开封一带,长期以来,盘鼓在民间主要用于庆典、祭祀、求雨等民俗仪式,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样式。因此,研究这种舞蹈样式可以为中国民间舞蹈研究提供可检索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对推陈出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也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开封盘鼓凝聚着北方人民强烈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鼓王刘震正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刘震与盘鼓的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将盘鼓这一中国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这期间他挖掘整理了大量资料,通过对盘鼓的分析与研究使我们逐渐意识到盘鼓所具有的宝贵文化价值以及独特艺术魅力。刘震作为中华鼓王,与开封盘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仅带领开封盘鼓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更使盘鼓成为河南的重要品牌文化,为开封盘鼓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可以说,没有刘震就没有当下开封盘鼓艺术的辉煌,他对盘鼓艺术的孜孜追求成为开封盘鼓艺术蓬勃发展的最有力的根基与助力。
  通过对刘震以及开封盘鼓的传承发展的研究,对了解黄河流域民间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盘鼓的兴衰与历史、人文、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下刘震所代表的新一代开封盘鼓艺术,是以最初的盘鼓与舞蹈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研究和探索古老盘鼓艺术不仅需要追述它的历史,随着当今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我国的不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拟定盘鼓传承发展方向以及具有保护措施有利于争取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投入,研究也将会收纳国内外民间的资金注入盘鼓的再开发,对于重建合作组织,培养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由启发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盘鼓活动,对促进“文化兴村”“文化兴市”“文化兴省”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让开封盘鼓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不管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开封盘鼓都是一笔财富,它代表着一种北方人特有的精神以及七朝古都厚重的文化,因此,展开对鼓王刘震以及开封盘鼓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对民主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