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影响力研究
【6h】

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影响力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充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当今社会中的各种艺术欣赏节目和娱乐活动也就随之层出不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欣赏节目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各种娱乐形式的开办形式和质量也要求的更高了。
   朗诵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形式,不得不在人们追求更高的这种呼声中加以改良。在朗诵的形式中,最具代表的是广播朗诵和舞台朗诵。广播朗诵是从听觉上给听众带去享受和虚拟的形象美感;舞台朗诵则是在满足人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给受众的视觉带来美的感官。所以,舞台朗诵对朗诵者的要求来讲可能更高一些,因为舞台朗诵中要融入除语言艺术之外的很多非语言表达艺术。舞台中我们经常用到的非语言符号诸如:背景、灯光、音乐、道具、服装、配饰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与朗诵结合,去美化视觉感官的。当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符号或者说非语言符号的各种含义,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再去给予界定的。那么舞台朗诵中的非语言符号在使用时主要有哪些特殊的指向呢?本文中我们主要从体态符号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两方面去谈。
   体态符号例如动作、手势、表情、姿势、眼神、视线等等。一般情况下,体态语言既可以与语言一起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体态语言在形成语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舞台朗诵中主要的非语言符号。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像马路上红色的交通指示灯等等,这类符号都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多数的象征意义都是我们人类去赋予它的,舞台朗诵中的这类非语言符号多见于服饰和配饰等等。
   一个舞台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平台。相对于广播来说,舞台可以借助影视产品这一媒介将讯息符号一一完整传播出来--视觉上,大到光影、道具、服饰,小至传播者的一笑一颦,尽收受众眼底;听觉上,音乐、音响、传播者发出的语言符号,无一不是受众得知讯息的直接方式。
   舞台朗诵迎合了人们对“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追求。无论从听觉上的有声语言、音乐的节律还是视觉上的舞台设置、灯光效果等非语言手法的运用,舞台朗诵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是“艺术”。但是,只有让更多的舞台朗诵者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地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具有创意的朗诵节目,去提升有声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结合的舞台魅力,我国的朗诵艺术才能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再攀高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