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末期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6h】

20世纪末期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以欧佩克为主导的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确立

(一)民族解放浪潮对国际石油旧秩序的冲击

(二)从“标价”到“官价”:欧佩克掌控石油定价权

二、80年代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发展

(一)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的国际石油秩序

(二)“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石油贸易方式的转变

(三)从“官价”到“参考价”:欧佩克石油定价权的衰落

三、90年代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发展

(一)第三次石油危机后的国际石油秩序

(二)世界石油市场各种力量的重新整合

(三)从“参考价”到“期货价”:石油定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演变的特点及内在动力

(一)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演变的特点

(二)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演变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20世纪末期,尤其是80年代至90年代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发展历程,世界石油秩序与石油市场的变化对石油定价机制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反映出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演变的特点和内在动力。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以欧佩克为主导的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确立。从70年代初开始,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取代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公司成为新主角。这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寡头垄断下的石油市场结构基本形成,石油定价机制也相应地从“标价”走向欧佩克制定的“官价”。
  第二部分:80年代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发展。在世界石油市场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的震荡之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上升,石油消费国的需求增长趋缓,有的甚至下降,石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与此同时,石油贸易方式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变得更为灵活和多样,特别是石油期货交易也在孕育中诞生。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明显变弱,石油定价机制也从“官价”发展成便于市场各方易于接受的“7种原油一揽子参考价”。
  第三部分:90年代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发展。由于石油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的迅速发展,国际石油市场变得更加公开化,因此导致众多供需参与主体日益增加。为了追逐最大化的石油利益,市场上各方力量之间激烈竞争、相互制衡,造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向多元化竞争的趋势发展,石油价格已经无法由某个市场主体单独操控,石油定价机制也从“参考价”转变为能更加及时反映石油市场供求变化的“期货价格”。
  第四部分: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演变的特点及内在动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是沿着一条不断开放的轨迹向前发展着的,紧紧跟随着世界石油秩序和石油市场的前进脚步是其变化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能够符合石油供需双方的利益并且有效地体现国际油价的变动,是石油定价机制要达成的目标,也是判断一种定价机制是否合理的标准。但是当市场主体之间竞争加剧,原有定价机制逐渐无法满足目标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定价机制的变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