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BODIPY的Fe3+,Cu2+近红外荧光探针及BODIPY偶联体的设计与合成
【6h】

基于BODIPY的Fe3+,Cu2+近红外荧光探针及BODIPY偶联体的设计与合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荧光产生的原理

1.3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1.4 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1.5 荧光染料的分类和性能

1.6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原理

1.6 铁离子和铜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8 本文的选题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基于 BODIPY 的 Fe3+,Cu2+离子近红外荧光探针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合成路线及讨论

2.3 BODIPY4 的单晶和分子结构

2.4 各种 BODIPY 的光谱性质

2.5 实验部分

2.6 Probe 1 的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ODIPY 偶联体的设计与合成

3.1 引言

3.2 新型 BODIPY 组合体的合成路线及讨论

3.3 实验部分

3.3 新型 BODIPY 组合体光谱性质

3.4 新型 BODIPY 组合体 3-3 的单晶和分子结构

3.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附录 B 化合物 BODIPY4 和 3-3 的晶体参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荧光探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光注,尤其是近红外荧光探针因其具有对生物样本光伤害低,背景吸收低,穿透力强等特点而备受大家的光注。因此,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探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
  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新吡咯1,并用其合成了BODIPY,对BODIPY进行了光谱性质的表征,其中,化合物2在氯仿中,最大吸收达到778nm,最大发射达到799nm,同时还设计并合成了近红外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探针(Probe1),测试了Probe1与各种金属离子,铁离子,铜离子不同浓度的响应情况,以及它们的细胞成像等,从这些表征中可以看出,Probe1有很好的细胞穿透性,在加入铁离子之后,最大吸收波长从705 nm蓝移至626nm,最大发射波长从750nm蓝移至715nm,并且荧光增强,Probe1在加入铜离子之后,最大吸收波长从705nm蓝移至629nm,最大发射波长从750nm蓝移至738nm,并且荧光减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