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失语”论
【6h】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失语”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论

一 批评之病: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之“失语’’

(一)过分阐释:“捧评”与“骂评’’

(二)政治图解:“学术政治化”

(三)逞工炫巧:“过度学术化”

二 生态羁绊:外部环境病理分析

(一)批评回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谁主沉浮:学术被资本绑架

(三)眼球效应:批评与媒体的“合流”

三 错位批评:内部链条症结探源

(一)圈子壁垒:利益同盟的“联手”

(二)标准迷失:尺子丈量容积的困窘

(三)良莠不齐:批评家素质的参差不齐

四 破而后立:美术批评“失语”之反思

(一)批评自觉:批评当随时代

(二)捍卫批评:“写作者”的回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和近年来中国当代美术的创作相比,当代美术批评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九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全面市场化和突如其来的文化转型,批评于各类艺术活动中的缺席逐渐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并且,这种趋势直到现今仍旧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失语”成为批评界最贴切形象的比喻词汇。
  伴随商业化进程下社会价值观向货币收入的转变,批评界出现了剑走偏锋的虚热症状,美术批评“失语”了。本文就当今批评界出现的“失语”症状具体表现进行了详细阐述,客观而言,美术批评面临的“失语”困境无疑与整体社会机制与文化土壤生态环境存在的缺陷有莫大关联,文章从外部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入手,并从批评回报、谁主沉浮和眼球效应三个维度进行病理分析。再者,相较于外部生态环境的失重,批评界自身内部链条的制约更加不容忽视,文章从圈子壁垒、标准迷失与良莠不齐三个层面针对美术批评的自身内部因素进行逐一分析。通过以上对“失语”症状各层面的分析,阐明我们需辩证看待当代美术批评的“失语”困境,批评亟需捍卫,批评家应摆正心态,回归至“写作者”的位置。
  面对当今批评界出现的虚热症状,只有厘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美术批评的“失语”困境。与此同时,对美术批评“失语”症状的解决,应该不仅仅只有理论与认识层面上的认知,同时它还应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