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漫暴力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6h】

动漫暴力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概念界定

1.1 动漫

1.2 动漫暴力

2 媒体暴力的相关理论

2.1 涵化理论

2.2 社会学习理论

2.3 暗示理论

2.4 刺激转移理论

2.5 一般攻击模型

3 动漫暴力的相关研究

3.1 动漫中暴力的数量和动漫暴力的关联特征

3.2 动漫暴力对攻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1.1 以往研究不足

1.2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假设

5 研究构成与步骤

6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动漫暴力场景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二 动漫暴力本身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三 动漫暴力后果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之处

2.1 选题创新

2.2 研究内容创新

2.3 研究对象创新

2.4 研究材料创新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 减少动漫暴力影响的建议

4.1 适当控制动漫暴力元素

4.2 深入挖掘动漫思想内容

4.3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教育功能

4.4 家长进行有效监督和疏导

4.5 动漫规范与分级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附录A 单词命名任务词汇

附录B 敌意情绪量表

附录C 竞争反应时动机程度量表

附录D 攻击性自评量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动漫市场生意盎然,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却日益突显,其中以动漫暴力为甚。动漫暴力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动漫暴力关联特征的研究更少。针对以上局限,研究综合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369名高一、高二学生为被试,从内隐的视角,探讨了动漫暴力的场景特征、本身特征及后果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敌意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三个部分均以攻击性认知、敌意情绪和攻击性行为为因变量,以攻击性特质为协变量。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研究一以暴力特写程度、血腥程度为动漫暴力场景特征,采用2(暴力特写程度:高度特写、模糊处理)×2(血腥程度:多、少)×2(被试性别:男、女)的组间实验设计;
  研究二以暴力的现实程度、幽默程度为动漫暴力本身特征,采用2(暴力的现实程度:现实、非现实)×2(幽默程度:包含幽默、缺乏幽默)×2(被试性别:男、女)的组间实验设计;
  研究三以受害者痛苦描写程度、对施暴者惩罚程度为动漫暴力后果特征,采用2(受害者痛苦描写程度:多、少)×2(对施暴者的惩罚程度:轻、重)×2(被试性别:男、女)的组间实验设计。
  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观看高度特写的暴力动漫增加了男生的敌意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其中在敌意情绪的具体维度上,观看高度特写的暴力动漫增加了男生的愤怒、积极感缺失和攻击性情绪,同时增加了青少年不与人亲近情绪;
  (2)观看血腥多的暴力动漫增加了女生的敌意情绪,在敌意情绪的具体维度上,观看血腥多的暴力动漫增加了女生积极感缺失情绪;
  (3)观看高度特写、血腥多的暴力动漫增加了男生的攻击性认知,同时增加了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
  (4)观看缺乏幽默的暴力动漫增加了青少年的敌意情绪,在敌意情绪的具体维度上,观看缺乏幽默的暴力动漫增加了青少年的愤怒情绪;
  (5)观看现实、缺乏幽默的暴力动漫增加了男生的攻击性认知,同时增加了青少年的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行为;
  (6)观看受害者痛苦描写多的暴力动漫增加了女生的敌意情绪,在敌意情绪的具体维度上,观看受害者痛苦描写多的暴力动漫增加了女生积极感缺失情绪;
  (7)观看受害者痛苦描写少的暴力动漫增加了男生的攻击性行为;
  (8)观看对施暴者惩罚轻的暴力动漫增加了男生的攻击性认知,同时增加了青少年的敌意情绪,在敌意情绪的具体维度上,观看对施暴者惩罚轻的暴力动漫增加了青少年的愤怒、攻击性情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