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马克思物化概念之内涵的深入挖掘
【6h】

对马克思物化概念之内涵的深入挖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3.3 课题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物化思想的产生

2.1 马克思物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2.1.1 时代背景

2.1.2 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

2.1.3 马克思所赋予“物”的双重内涵

2.2 马克思物化思想的产生——马克思由异化到物化的演变

第3章 从德文词源上明确对物化的界定

3.1 物化对应的德文词源及存在的问题

3.2 国内外对德文词源问题的争议

3.3 对物化的德文词源界定

第4章 马克思物化概念的内涵

4.1 非批判性的物化概念

4.2 批判性的物化概念

4.2.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特征

4.2.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了物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特征

4.2.3 社会关系具有了物的特性

4.2.4 人具有了物的特性

第5章 物化与对象化、外化、异化的比较分析

5.1 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及其与物化

5.2 马克思的外化概念及其与物化

5.3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5.3.1 异化的起源与发展

5.3.2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认识

5.4 物化与异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6章 马克思物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6.1 马克思对物化现象的评判

6.2 马克思物化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物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内涵意味深长。物化现象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马克思那里,物化就像是一层神秘的面纱,掩盖着社会的本来面目,给社会造成一种理所应当的假象,这种假象使得劳动者被自己的雇主出卖了甚至都还不知,更确切地说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他们甚至不知连他们自己也在出卖自己。马克思通过对物化现象的揭露,有力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弊端。因此,物化,既是马克思努力所要揭示的对象,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批判的一个有力武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入分析,一步步的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神秘面纱。并且,通过对物化现象的揭示,马克思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运动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客观性以及必将被社会主义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系列规律,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但是,在当前,关于对马克思物化概念内涵的理解存在的差异甚大。并且,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直是研究者们所比较感兴趣的,而物化似乎就像是小草淹没在了异化的花朵之中。的确,由于在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物化并未像异化一样形成一个系统的、独立的理论范式,从而使得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往往会忽视这一重要领域。但是,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科学分析和考察,马克思的物化思想的脉络还是能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论文旨在通过全面考察马克思相关文本中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物化概念进行科学和全面的把握,这不仅是当前我们全面科学的把握马克思物化思想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马克思相关原著文本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的尊重,更是我们进一步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又一新的途径。
  论文首先以马克思在相关时期的世界观变化和时代社会特征为背景,系统的分析了马克思物化思想的产生,明确的指出了对马克思相关原著中物化的中译文的认识。挖掘出了马克思物化思想的脉络所在,指出了马克思物化概念的显著特征。进而全面的、多层次的分析了马克思物化概念的内涵。并且,区分了马克思物化概念与异化、对象化和外化这几个易混概念,最后,课题结合对物化现象的评判,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指认,并且,深入的阐述了马克思物化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论文采用比较和归纳的分析方法,通过揭示马克思相关文本中所蕴含的物化思想,从宏观上呈现出了一条明显的马克思物化思想的脉络所在,指出了马克思物化思想的显著特征,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剖析了马克思物化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展了我们对马克思物化概念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