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欠发达农区村庄空心化时空演化研究——以河南省郸城县刘庄村为例
【6h】

欠发达农区村庄空心化时空演化研究——以河南省郸城县刘庄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理论研究

2.1.2 个人评述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农村空心化”“空心村”等相关概念的研究

2.2.2 村庄空心化时空演化的研究

2.2.3 村庄空心化形成机制的研究

2.3 研究评述

3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理论基础

3.2.1 社会物理学气体系统平衡态理论

3.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3.1 研究区概况

3.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 欠发达农区村庄空心化的时空演化特征

4.1 欠发达农区的村庄住宅空心化时空演化特征

4.1.1 住宅空心化的时间演化特征

4.1.2 住宅空心化的空间演化特征

4.2 欠发达农区的村庄人口空心化的时空演化特征

4.2.1 人口空心化的时间演化特征

4.2.2 人口空心化的空间演化特征

5村庄空心化的动力因素分析

5.1 农户行为是村庄空心化演化的决定性因素

5.1.1 农户社会类别结构

5.1.2 农户的社会等级结构

5.2 社会制度因素为村庄空心化提供了良好的潜育环境

5.2.1 国家整体战略

5.2.2 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

5.3 村庄自然条件决定了村庄空心化演化的形态

5.3.1 地势、地貌等

5.3.2 气候

5.3.3 河流、道路

5.4 科技因素为农户外迁提供了动力

5.4.1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5.4.2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观点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实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的同时,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多,并不断向非农化转移,村庄住宅空间格局、人口结构及空间分布不断发生变化,村庄空心化愈演愈烈。同时,村庄空心化的时空演化的特征和动力因素研究,对于村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欠发达农区中村庄空心化严重的刘庄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刘庄村1990年以来的村庄空间和属性数据,利用arcgis10.0等相关软件,分析了其演化的时空特点及演化的动力因素,并做了相关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对1990-2014年的刘庄村相关数据分析,本文从住宅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两个角度探讨了村庄空心化的演化过程和特点。
  (1)村庄住宅空心化的演化速度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时期,村庄空心化的程度较低,但村庄的均质性开始被打破。快速发展阶段,村庄住宅的空心化的程度迅速增加,村庄住宅空心化的数量明显增多。平稳发展的阶段,村庄空心化的速度逐渐减小,村庄整体空心化的程度趋于平稳状态。
  (2)村庄空心化的主导类型在不同的阶段发生变化:初期,村庄空心化主要是由于村庄呈“摊大饼式”的外扩引起的,村庄内部出现住宅空置的现象;随后又出现了人口迁移导致的村庄住宅空心化,紧接着又出现了外出务工型和村庄空闲地型的住宅空心化,最后形成了由“外出务工,人口迁移、外地定居、村庄空闲地”等复合型的农村空心化。
  (3)从村庄空心化的空间格局来看,村庄空心化的主要表现:首先,村庄核心带出现点状空心化状态。其次,村庄中的河流两侧的住宅“空废化”程度较高,村庄主干道两侧的道路空置化程度较低。再次,以点带面,村庄空心化逐渐从内部空心化向村庄外围演变。
  (4)人口空心化在时间上经历了生存需求,情感需求,获得尊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需求为主导因素四个阶段。在空间上,村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村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村庄常住老人由村庄核心带逐渐向村庄外围扩散,村庄外出务工人口的密度不断增大,并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的状态。
  第二,村庄空心化的演化不仅包括村庄空心化程度的加剧,也包括村庄空心化的形态、村庄空心化主导因素的变化。村庄空心化在不同的阶段其表现形式不一,总的来说,其形成受到村庄自然条件、农户主体行为、社会制度因素、科技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1)村庄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村庄空心化的形态,空心化的主导类型,从而影响村庄空心化的程度。例如,村庄所处的地形决定村庄向外扩张的形态,从而影响了村庄空心化演化的空间格局。
  (2)农户行为主要决定村庄空心化的程度。农户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农户数量及家庭规模,决定了农户新建住房和外迁的意向性,而农户的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决定了农户新建住房和外迁的能力。而农户的权利和地位,家族的实力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户外迁的趋向性。
  (3)社会制度和科技因素通过引导、刺激和支持农户不断的外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庄空心化的程度。例如,国家援疆、援藏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户向外地迁移。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城乡间的差距刺激着农户不断流入城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定程度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促使着农村劳动力外流,从而使空心化的态势不断加剧。
  村庄空心化是村庄空间格局长时间段演化的结果,是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农村现有的经济水平、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不协调造成的,是村庄、农户、外界环境相互博弈的结果。而随着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村庄空心化的演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