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践

2.1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产生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

2.3 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

3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3.1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识别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测量

3.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4 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风险控制

4.1 建元2005-1产品说明

4.2 建元2005-1风险识别和测量

4.3 建元2005-1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风险控制

5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方法

5.1 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防范法律风险

5.2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应对流动性风险

5.3 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缓解技术风险

5.4 完善社会征信系统,控制信用风险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其主要过程是发起机构挑选并建造一个具备稳定预计现金流但是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池,然后把资产池通过真实出售的方式转让给特定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随后对相应现金流的风险收益进行分割重组,并运用特定的方式增加资产池的信用等级,向公开市场发行证券化产品。自从1970年资产证券化在美国产生以来,这种创新性的结构融资方式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最终占据了美国直接融资方式一半以上的比重,而且在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地区也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工具经历了极大的质疑和考验,但是危机过后相关监管部门增加了信息披露和监管强度,阻止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杠杆化和过度自由化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生命力已经得到了复苏。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分支,其发起机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基础资产池都由信贷资产组成。在我国目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得到了最快速的发展。从2005年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基础,从机构设置、流程设计、会计处理、税收等各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立法安排,尤其是确立了以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简称SPT)承担SPV的功能,这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是最好的选择,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要素即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的实现。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发起机构而言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产流动性、调节信贷资产结构、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并帮助分散一部分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多出了一种投资品种可供选择,并且具备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以及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言,好处更多:有利于社会储蓄存量资金更快转换成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促进了发行结构和流程中涉及到的中介机构专业体系分工,最终能够助力整个资本市场的产品定价更加的透明和科学,提高整个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因此不难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对于我国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信贷资产证券化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着手,力图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的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引入我国之后的发展现状尤其详细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结构设计和发行流程,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得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面貌。随后,进入到本文研究的论题,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按照风险识别、风险测量和风险控制的步骤,引出了与此相关的四大类共计十四种风险,并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和灰色系统理论对风险识别、测量和风险控制的作用。其后引入了建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信托”的实例,深入分析发行环境和相关风险,并咨询专家意见得到数据分析过程的初始输入值,最终得到了每种风险的权重以及总体风险的评价值。为了验证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将风险综合评价值与“建元2005-1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信托”发行过程中受托机构定期公布的信用评级结果进行对比。
  最终的研究发现,我们应该重点防范市场风险,其次是信用风险,环境风险和技术风险,更加具体地说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和经济风险是排名前四的风险类别。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我们的建议是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监管,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规范信息披露要求;建立社会征信系统;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专门立法。
  本文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描述性统计。运用到的具体工具包括Excel函数功能,YAAHP9.2的层次分析,在线矩阵计算器,以及发放专家意见咨询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建元2005-1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信托”的各种风险权重进行分析并得到综合风险评价值,为最终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