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源市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6h】

济源市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思路

1.2 研究现状

1.2.1 有关中学生体育活动态度的研究

1.2.2 有关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方式的研究

1.2.3 有关中学生体育活动价值的研究

1.2.4 有关国外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济源市高中基本情况调查

3.2 济源市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3.2.1 济源市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方式

3.2.2 济源市高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现状

3.2.3 济源市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现状

3.2.4 济源市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次与时间现状

3.2.5 济源市高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场地设施现状

3.2.6 济源市高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情况

3.3 济源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3.3.1 济源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3.3.2 济源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措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济源市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B 济源市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调查问卷(老师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是校园体育的重要构成。课外体育活动是除大纲要求的体育课之外的其他体育类活动,是教师主导的,在一定目标和计划前提下,组织学生在正常课程之余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学阶段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该阶段体育活动的重要构成,也是学校提升此项教学活动的最后结果,达成教学任务目标,丰富学生生活的主要方法。课外体育活动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积极手段,也是防治现代文明病的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心理逐步成熟、性格逐渐定形的阶段,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济源市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包括《济源市中小学体育发展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于中学以及小学阶段内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引导,使本区域内这两个阶段的教学整体规模、内容乃至方式等各方面均实现较大改变,在提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潜在的问题。然而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检索发现,目前却鲜有人对济源市中学课外体育开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由此既无法了解其课外体育开展水平与开展效果情况,也无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本研究以济源市内高中阶段课外体育活动现况分析和意见为主题,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访谈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剖析等多种手段,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动机、活动态度、活动频次、活动时间、活动效果等角度,系统剖析其课外体育运动现状,据此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文章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济源市高中体育课外活动现状
  (1)目前济源市高中生主要通过学校组织和自发进行两种形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共同决定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水平与活动效果情况。
  (2)在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鼓励下,济源市高中设定了专门的课外体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系统化的活动制度,开展了包括自编健身操、自编体操、集体舞、广播体操、运动会、单项比赛、运动队甚至是集体跑操在内的一系列课外体育活动,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水平。
  (3)多数学生课余均能本着多元的活动动因,自发展开体育活动,活动类型主要有各种球类运动譬如足球、篮球,以及跑步、踢毽子和跳绳类,同时配合校内进行的课余体育运动,总体参与课余锻炼和相关活动的频率、次数、时长均达到较高水平。
  (4)高中阶段学生有会考以及高考等重要考试,压力极大,可是大多数学生仍能坚持主动参与课余锻炼,仅有极少数学生由于身体或别的原因未能参与课余锻炼和相关活动。
  (5)学生的课余锻炼并未得到有效引导和组织,多数学生只和周边好友一起参与课余锻炼,学校方面很少组织此类课余活动。
  2.济源市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策略
  (1)学校应该制定课余活动规划,并制定合理举措对此规划执行加以管理控制,确保其被较好地实施。
  (2)通过校内海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体育课堂、文化课堂与学校大会的形式,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各校应依据学生的动机、兴趣,规划、开展对应活动或赛事,在校园内营造更加浓郁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保证所组织活动能够满足学生需要,达到预期目的。
  (3)各个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对校内各类场地的规划,提高场地配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类型场地设施的管理活动,使各个场地能够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避免因为场地损坏而被闲置。
  (4)丰富活动形式,增加项目类型。
  (5)增强安全意识,老师和校内领导都应将健康要素置于首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课余锻炼和相关活动内学员的人身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