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的感召——论刘庆邦创作中的动物叙事
【6h】

自然的感召——论刘庆邦创作中的动物叙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刘庆邦创作中的动物叙事研究现状

一、刘庆邦创作的研究

二、刘庆邦动物叙事的研究

刘庆邦动物叙事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刘庆邦的创作和动物叙事

第一节 刘庆邦创作概述

第二节 刘庆邦创作中动物叙事的生发

一、地域文化的陶染

二、生活记忆的复呈

第三节 动物叙事发展简述

第二章 面向儿童的动物叙事创作

第一节 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动物书写

一、动物在故事中的指涉性

二、动物在儿童眼中的角色扮演

第二节 动物给予儿童的精神之蜜

一、动物天性的本真释放

二、动物对自然的感恩

第三章 动物叙事中人物形象呈现和人性书写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呈现和陌生化

一、动物作为自我形象的镜像存在

二、女性形象的异变

第二节 由动物性向人性深处的漫溯和剖析

一、底层人性的二元对立

二、动物性的消解与人性的建构

第四章 动物叙事中的生态诠释

第一节 展现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

一、物的报恩和复仇

二、动物的反抗和斗争

第二节 寄寓家园忧患的生存哲思

一、人类中心主义引发的动物悲剧

二、对“诗意安居”的憧憬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古代以色列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所罗门王只要戴上一枚神奇的指环就能和花鸟虫鱼等各种动物进行交流。所罗门王是借助外在的工具才能和动物沟通,懂得它们的内心世界。而当代作家刘庆邦凭借一颗赤诚之心就达到了与动物之间的心心相印,他对动物的书写充满温情、叙事意趣盎然,有的动物无忧无虑、野性奔放,有的动物满怀感恩、与人为善,它们或美丽、或善良抑或不幸,它们在刘庆邦的笔下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
  在当代文坛,刘庆邦是一位创作生命力强且高产的作家,无论是写乡村、矿区还是城市,他都数十年如一日地秉承着内心的写作原则,以此建构了专属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选择动物作为突破口,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探究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是如何自由地穿梭于人和动物之间,由此建立了人与动物沟通的桥梁。在刘庆邦的作品中,动物文本的大量存在绝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为什么刘庆邦的作品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动物?他的动物叙事是怎样生发的?他想通过动物叙事来传达什么样的主题内涵?本文试通过探究刘庆邦的动物叙事来将这些问题逐一理清。
  论文总体分为四章,另附绪论和结语。
  绪论部分简要梳理刘庆邦创作中的动物叙事研究现状,以此来说明选择本论题的缘由,并指明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确立其研究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主要介绍刘庆邦的总体创作情况和他的动物叙事的发生。一方面简要概述刘庆邦的创作情况和动物叙事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分析刘庆邦的动物叙事的生发,一是从文化渊源着手,中原独具特色的道家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给他的动物叙事以精神指向,二是从他的生活经历出发来论述其动物叙事创作的来源和动力。
  第二章主要分析刘庆邦面向儿童的动物叙事创作。刘庆邦从儿童视角出发创作出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动物叙事文本,这体现在动物在文本中的指涉意义、动物的角色扮演两个方面。同时,探析儿童视域下动物叙事特有的价值,深入分析文本中动物自身的本能释放、动物对自然的感恩等,指出刘庆邦希望儿童能像动物一样自由成长、热爱生命、回馈自然。
  第三章论述刘庆邦动物叙事中人物形象的呈现与人性书写。动物叙事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不是那么具体和清晰,而刘庆邦则有意识地通过动物对人物形象进行呈现。本章第一节将对动物叙事文本中自我形象和女性形象进行分类阐述,并指出刘庆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陌生化、镜像理论的运用。第二节主要对动物叙事中人性进行剖析,从底层人性的二元对立、动物性的消解与人性的建构两个层面入手,来挖掘刘庆邦动物叙事背后所潜隐的“人的世界”,从而阐明刘庆邦的动物叙事寄寓着对人的关照和对人性的思考。
  第四章对刘庆邦动物叙事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论说。首先对生态学中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给予阐释,并运用此理论深入文本内部,对文本中作者所表达的对动物生命的敬畏,如动物的报恩和复仇、动物的反抗和斗争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刘庆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在他的潜意识里,动物始终以高贵和尊严的姿态生存在自然界和社会之中。刘庆邦并没有止步于对动物生命的敬畏,而是以动物的悲惨遭遇来表达他的忧患意识,所以本章的第二节笔者将从人类中心主义引发的悲剧、对“诗意安居”的憧憬两方面来阐述刘庆邦对家园忧患的生存哲思。
  结语是对刘庆邦创作中的动物叙事现象进行反观,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如创作资源的重复使用、文本内容的雷同化等。刘庆邦以其独特的动物叙事形式来诉说他的情感和思想,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主题的多元化、风格的独特性使他在中国当代动物叙事谱系里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