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边缘带脑梗死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6h】

内边缘带脑梗死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内边缘带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为了减少内边缘带梗死的误诊、寻找客观的诊断方法、探索内边缘带梗死与其他皮层下梗死的病因与危险因素,我们采用模板(说明及图见后论文)对所有脑梗死患者CT片进行诊断,区分内边缘带、其他皮层下梗死和皮层梗死,并做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定有无颈动脉狭窄及程度,同时进行其它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其方法准确可靠,对内边缘带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另外由于内边缘带梗死的正确诊断也为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及开展相关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42-82岁,平均164.62+11.75岁.所有病人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全面体格检查、生化检验、心电图、颅外颈动脉超声及脑CT检查.用模板区分内边缘带梗死和其他类型的皮层下梗死,对两类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梗死灶大小及其它危险因素研究,并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加以比较.结论:在皮层下梗死中,内边缘带脑梗死是不同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的一类脑梗死,占整个脑梗死的比例较小.本实验发现:内边缘带梗死与严重颈动脉狭窄有关,发病时内边缘带脑梗死的平均收缩压低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的平均收缩压,且内边缘带脑梗死的病灶大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的病灶,其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区别内边缘带梗死与其他皮层下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它们的发病原因不同,前者多发生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血液动力学障碍引起,后者为高血压病致小血管病变引起,治疗原则也不同,内边缘带脑梗死治疗上不宜应用扩血管药物,应以增加血容量、改善脑供血为重点,同时对颈动脉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模板可准确的鉴别内边缘带脑梗死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其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掌握,实用性强.对内边缘带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开展相关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