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螺内酯和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血流动力学及胶原重建的影响
【6h】

螺内酯和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血流动力学及胶原重建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醛固酮与醛固酮拮抗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表明,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是否进展至心力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因素。现已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心室重构中起非常重要作用。近年来探讨阻抑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减缓心室重构的作用,但ACEI治疗的局限性就在于长期治疗后会发生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逃逸现象。 醛固酮具有不完全依赖于血管紧张素的独立作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均显示可刺激心肌纤维母细胞分泌胶原。在醛固酮增多症的高血压大鼠,心肌中胶原合成增多。因此,醛固酮是导致心肌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近研究发现心肌组织可合成醛固酮。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非梗死区心肌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胶原含量增加。1999年RALES试验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显示了明显的有益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心肌纤维化有关。迄今为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意义尚不清楚,血管紧张素受体(AT1)阻滞剂对左室重构治疗效果的优劣尚有争议。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AMI模型,从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左室功能,心肌胶原代谢及左室重构的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的实验动物均为健康SD大鼠,体重230-290克,均为雄性,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检疫合格。 目的:研究螺内酯、氯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液动力学和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 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24h将大鼠随机分为:①安慰剂组(心肌梗死对照组,自来水2ml/d灌胃,n=12),②螺内酯组(螺内酯20mg/kg/d灌胃,n=12)③氯沙坦组(氯沙坦20mg/kg/d,n=12)④螺内酯+氯沙坦组(合用组螺内酯20mg/kg/d+氯沙坦20mg/kg/d,n=12),另设非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自来水灌胃,n=12)。共240只大鼠。于第2周、第6周观察以下指标:①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BP)、左室舒张末压(LVEDP)②心脏肥大指标:心肌重量③心肌纤维化指标: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 结论:综上所述,本课题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室重构,可表现为心肌肥大和心肌胶原重构。氯沙坦组、螺内酯+氯沙坦合用组可以减少左室重量指数(心肌肥大指标)。螺内酯、氯沙坦、螺内酯+氯沙坦合用组均可改善MI后左室舒张功能,抑制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及Ⅰ/Ⅲ型胶原比值的改变。因而螺内酯组、氯沙坦组、螺内酯+氯沙坦合用组可以有效地阻抑心肌梗死后坐室重构。氯沙坦比螺内酯效果明显。氯沙坦+螺内酯合用组比单用药效果更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