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牙周炎治疗前后唾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6h】

牙周炎治疗前后唾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氧化氮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检测了牙周炎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后口腔唾液中一氧化氮(nitricoxicle,NO)含量和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牙周炎不同疗法的疗效及对唾液中NO影响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NO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以期为牙周病病因学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健康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9-60岁),均无牙周、黏膜和唾液腺等方面的口腔疾病。实验组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30-62岁),口腔内至少存留牙齿≥20枚,每位入选者全口四个象限中至少各有一颗牙齿(不包括第三磨牙)的牙周袋至少一个位点的探诊深度≥4mm,但≤9mm,且探诊后出血。每位患者全口四个象限中各取一个符合条件的牙位观测,取其均值为观察值。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三组:全身用药组20例,行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并全身给服四环素(250mg,4次/日)和甲硝唑(200mg,3次/日);局部用药组20例,行基础治疗,牙周袋内3%双氧水(H2O2)、0.9%生理盐水(NS)交替冲洗,碘甘油上药(1次/日);不用药组20例,单纯行基础治疗。对照组仅取口腔唾液,以测量其唾液中NO的含量。实验组以治疗前牙周状态为基线,取患者口腔唾液,检查基线时患者受试牙位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牙龈出血指数(BOP)等临床指标,然后分别行龈上洁治术。术后全身用药组配合全身用药7天,局部用药组配合牙周袋内局部用药7天,不用药组仅行龈上洁治术。第8天,实验组患者分别行龈下刮治术。第14天(同基线),取实验组患者唾液检查各项指标。 研究结果: 1.经t检验,牙周炎患者口腔唾液中NO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牙周炎患者治疗后,口腔唾液中NO含量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配对t检验,牙周炎患者治疗后(第14天)唾液中NO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基线时)NO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三组患者在基线时,各项临床检查指数、唾液中NO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三组资料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3.经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三组患者的PD、AL、NO含量在第14天复查时与基线时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三组之间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别(P<0.05)。经两两比较的q检验,局部用药组的改善优于全身用药组(P<0.05),全身用药组的改善优于不用药组(P<0.05)。 4.经χ2检验,实验组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4天时),BOP均较治疗前(基线时)显著降低(P<0.01),三组患者间的BOP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 5.经直线相关分析,治疗前(基线时)牙周炎患者唾液中NO的含量与牙周临床指标PD、AL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治疗后(第14天时),牙周炎患者口腔唾液中NO含量的变化与PD的变化、AL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研究结论: .1牙周炎患者唾液中NO含量高于健康人,且NO的含量与牙周临床指标PD、AL值呈正相关关系。在经过治疗后,牙周炎患者唾液中NO含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人,证实了NO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唾液中NO的含量与牙周炎的炎性状态和破坏程度密切相关。 2.牙周炎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PD、AL、BOP、NO含量,均显著降低,且NO含量的减少量与PD减少量、AL减少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O可作为反映牙周组织状态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3.牙周炎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牙周局部给药的疗效要优于配合全身给药,应用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方便、持久、高效、安全的牙周袋局部用药是临床治疗牙周炎的理想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