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
【6h】

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毒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炎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上危重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机体遭受严重感染、休克、创伤、胃内容物吸入等多种原因打击时引起的以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肺部炎症综合症,发病急、病情重,甚至可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常见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前者包括严重感染、休克等,后者包括胃内容物吸入、重症肺炎等。 ARDS是以肺内皮细胞和肺上皮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反应,伴有致炎和抗炎因子的失控性释放。虽然对ARDS的炎症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对不同病因ARDS的炎症机制,包括蛋白渗漏、炎症介质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认识较少。尽管目前对其治疗措施有很大进展,但AR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约在50%左右,治疗方面亟待取得重大突破。糖皮质激素为一种多途径抗炎药物,但是其在ARDS中的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原因诱发的ARDS激素治疗效果差异悬殊,但原因不明,几十年来一直令临床医师倍感困惑。为此,本课题以动物模型模拟常见不同诱因所致ARDS,探讨激素干预效果差异及其可能的机理。 假设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和其致病因素是相关的,为此同步复制了LPS静脉注射和HCl吸入致ARDS的大鼠动物模型,横向比较两种不同模型炎症因子的释放水平、病理学变化及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 方法:试验用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6组:①NS组,②LPS组,③HCl组,④NS+Dex组,⑤LPS+Dex组,⑥HCl+Dex组。每个组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非灌洗组和灌洗组(病理组),每组8只动物。④、⑤、⑥三组为激素干预组。造模前2天腹腔注射Dex(2mg/kg),1次/天,造模前再注射一次,总共3次。①、④二组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②、⑤二组为LPS组,尾静脉同部位注射LPS(8mg/kg);③、⑥二组为HCl组,气管内滴入pH值为1.8的HCl(2ml/kg)。 复制模型后4小时,非灌洗组每组8只动物,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5mg/100gb.w),经颈动脉插管放血处死动物,收集血液,离心(3000rpm,4℃,10min),吸取上清,-80℃保存,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4、IL-10的含量。取左肺下部,Bow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做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评分。取左肺上部W/D的测定(80℃,48h)。灌洗组每组8只动物,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5mg/100gb.w),经气管插管行全肺支气管肺泡灌洗,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1200rpm,4℃,10min),吸取上清,-80℃保存,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4、IL-10的含量和蛋白水平。细胞沉淀悬浮于等量生理盐水中,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结论: 1.静脉注射LPS和气管内滴入HCl均造成大鼠的急性肺损伤,成功地复制了两种不同病因所致ALI模型。 2.两个模型组在蛋白渗漏、因子水平、肺病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ALI的病理生理过程和致病因素是紧密相连的。 3.糖皮质激素的干预效果和病因是密切相关的,它能减轻静脉注射LPS致ALI的肺部炎症性损伤,但对HCl吸入致ALI无明显改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