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梗后新生血管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6h】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梗后新生血管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心肌梗死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展的干细胞技术为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观察移植后心肌的结构功能与正常心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内皮功能激活的标志物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进行检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急性心梗大鼠梗死区局部血管的新生情况。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理及其与炎症反应因子的关系,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离心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idino-2-phenylindole,DAPI)对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标记。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动物模型。术后选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成心梗对照组、细胞培养基组和骨髓干细胞移植组三组;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骨髓干细胞治疗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梗死区,细胞培养基组移植细胞培养基,模型组直接关胸。假手术组仅开胸冠脉前降支穿线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2、4周,处死各组的半数大鼠。取血后离心,测定血清中内皮功能激活的标志物ICAM-1、VCAM-1、E-选择素的含量。取心肌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DAPI标记,予常规石蜡包埋及行石蜡切片HE染色;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表达量。 结果:1.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心脏标本中可见成团和散在的DAPI阳性细胞,心梗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组心脏标本中未见荧光细胞。2.心梗后2周,心梗组及细胞培养基组ICAM-1、VCAM-1及E-选择素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髓干细胞组移植组ICGM-1、VCAM-1及E-选择素含量较心梗组略降低,其中E-选择素已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梗后4周,心梗组及细胞培养基组ICAM-1、VCAM-1及E-选择素含量仍维持在高水平(P<0.01),骨髓干细胞组移植组ICAM-1、VCAM-1及E-选择素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3.HE染色下,心梗后2周,心梗组及细胞培养基组心肌细胞可见慢性炎症细胞侵润,纤维增生,并有变性的心肌细胞残留。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心梗后4周,心梗组心肌细胞较两周无明显变化,见大片机化及瘢痕组织,细胞培养基组除上述改变外可见局部心肌组织钙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2周,可见机化及瘢痕组织,治疗后4周,可见散在机化及瘢痕组织,边缘可见核大,胞浆内容物少,核/浆比例大的幼稚细胞。4.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SABC)显示:造模后2周,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vWF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占总细胞的16.66±5.09%,心梗组和细胞培养基组vWF表达减弱,阳性细胞分别占总细胞的14.57±6.12%,6.58±2.95%,假手术组为1.61±0.96%。造模后4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心肌细胞vWF表达仍呈强阳性,阳性细胞占总细胞的23.2±5.5%,心梗组和细胞培养基组表达有减弱趋势,附性细胞占总细胞的13.61±5.96%,4.32±2.17%,假手术组为1.42±0.83%。 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心梗模型后,能降低心梗大鼠血清中增高的ICAM-1、VCAM-1、E-选择素含量,提高心肌细胞vWF的表达,促进局部血管新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