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骨胶原代谢的研究及相关牙齿移动的三维向量分析
【6h】

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骨胶原代谢的研究及相关牙齿移动的三维向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实验一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PINP与CTX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实验二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三维向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龈沟液中骨改建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试验以固定矫治初始阶段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颌尖牙为研究牙位,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通过检测龈沟液中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前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procollagen,PINP)含量,菌斑指数变化,牙周探诊以及建立尖牙移动的三维向量分析模型,分析正畸力、正畸牙移动与龈沟液量、CTX、PINP的关系,探讨在正畸力作用下骨组织的改建,为临床对正畸力效果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门诊固定矫治患者11例,年龄18~26岁,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实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将每位受试者的上颌尖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安装固定矫治器,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弹性牵引,以120克力向远中牵引尖牙。对照组:安装固定矫治器,尖牙不受力。于安装矫治器前、加力后1周、2周、3周、4周、5周时收集龈沟液;记录菌斑指数;记录牙周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于安装矫治器时、加力后1周、2周、3周、4周、5周时,取上颌工作模型,超硬石膏灌模,紫外线消毒。用称重法检测龈沟液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龈沟液中CTX和PINP的含量;测量工作模型,以切牙乳头、双侧第二磨牙近中舌尖作为基准平面,分别测量各观察点到基准平面的距离,利用数学软件Matlab7.0和Mathematica.5处理数据,建立三维坐标系,分析向量改变。 结果: 1、实验组CTX的浓度与质量:统计分析显示CTX的浓度与质量在加力1wk时与治疗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于治疗前(P<0.01);CTX的浓度在加力2wk时与治疗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于治疗前(P<0.05);其余各组与治疗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对照组CTX的浓度和质量:统计分析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实验组与对照组CTX浓度与质量的比较:统计分析显示加力1wk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显示加力5wk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4、CTX实验质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y=1.9748x<'5>-29.4155x<'4>+170.7650x<'3>-462.5720<'x>+472.9837x+206.3360其中y<,max>=364.74时,X=0.815;y<,min>=110.058时,x=4.414。 5、实验组PINP的浓度与质量:统计分析显示加力3wk时与治疗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于治疗前(P<0.01);其余各组与治疗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6、对照组PINP的浓度与质量:统计分析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7、实验组与对照组PINP质量及浓度比较:统计分析显示加力1wk时实验组的PINP浓度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加力3wk时实验组PINP浓度及质量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8、PINP实验质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y=5160x<'5>-62850x<'4>+259140x<'3>-405320x<'2>+176290x+88660其中y<,max>=135227时,x=3.258:y<,min>=33063.8时,x=4.646。 9、龈沟液的质量: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加力2wk时与治疗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于治疗前(P<0.05),其余各组与治疗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0、牙周状态:统计分析显示牙周深度、菌斑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探诊出血在加力2wk时与治疗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增加(P<0.05)。 11、尖牙模长的时间变化: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加力2wk与加力1wk、加力3wk,加力4wk,加力5wk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面各组(P<0.01);加力3 wk与加力2wk,加力4wk,加力5wk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加力3wk高于4 wk、5wk,低于加力2wk(P<0.05);对照组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A1A2与基准平面的改变:在正畸治疗前以及加力5wk时,比较前后A1A2与基准平面所角,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所成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 13、前磨牙角度的改变: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第一磨牙平面(D1D2D4)与基准平面的改变: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所成二面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正畸矫治加力可以导致GCF流量的增加,CTX浓度和含量的显著性变化以及模长的改变。在CTX水平达到高峰时,骨吸收最显著,此时模长最大,牙齿移动速度最大,可作为临床监测骨改建以及正畸力效果的指标。 2、正畸矫治加力可以导致GCF流量的增加,PINP浓度和含量的显著性变化以及模长的改变,在PINP水平达到高峰时,骨修复最显著,而模长变小,牙齿移动速度减慢,可作为临床监测骨改建以及正畸力效果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