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Ⅷ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6h】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Ⅷ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T2DM血浆凝血因子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Diabetic Macroangiopatlly,DMAP)是糖尿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现认为主要与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但目前关于凝血因子影响DMAP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拟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外源性血浆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和内源性血浆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的水平,探讨其与DMAP的关系,为监测DMAP的发生和将来可能针对此环节实施的预防措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 1 研究对象:实验组血浆标本收集于2005年10月-2006年1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分泌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T2DM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除外合并微血管病变、近期烟酒史、妊娠、口服避孕药者、口服抗凝剂和类固醇激素治疗者、肿瘤、外伤、肝肾疾病患者。共41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14.2岁,健康对照组为本院健康职工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12.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2 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门诊患者经10小时过夜空腹,到医院休息20分钟后,抽取血液标本;住院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血液标本。 2.1 FⅦ、FⅧ检测:3.2%枸橼酸钠抗凝(体积比9:1),2500g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80℃保存,1个月内检测。实验前于37℃水浴箱快速复融标本。按试剂盒说明书程序操作,由STA分析仪采用磁珠法自动检测。 2.2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均采用磁珠法由STA分析仪自动检测。 2.3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由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NYCOC CARD READER Ⅱ定量分析仪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以Y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采用氧化酶联比色法由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 3 血管病变的观察及分组以颈动脉主干、股浅、股深动脉分叉近端10mm内及胫前、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为探测点,采用HP-5500超声仪观察血管病变,无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为非DMAP组(Non-DMAP);有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分为两组:血管内膜斑块致管腔狭窄大于75%者为重度DMAP组(seVere DMAPgroup,sDMAP),余为轻度DMAP组(mild DMAP group,mDMAP),其中sDMAP 7例(男2例,女5例)、mDMAP 16例(男7例,女9例)、Non-DMAP组18例(男10例,女8例)。 4 统计学处理应用The SAS system Windows V 6.12版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 l FⅦ、FⅧ与DMAP的关系DMAP组FⅦ活性明显高于N0n-DMAP组(199.22±80.68%&122.78±37.99%,P<0.01);DMAP患者中,sDMAP组FⅦ活性明显高于mMAP组(244.29±43.20%&169.63±60.24%,P<0.05);且以上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5.50±1 8.15%;P值均<0.01)。 DMAP组FⅧ活性亦高于Non.DMAP组,有统计学意义(238.91±78.15%&168.50±46.94%,P<0.01);DMAP患者中显示sDMAP组FⅧ活性明显高于rnI)MAP组(293.86±72.90%&214.63±78.84%,P<0.01);且T2DM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00.38±32.75%;P值均<0.01)。 2 Fib、TG与DMAP相关性分析DMAP组Fib水平明显高于Non-DMAP组(5.07±2.23g/L&4.15±1.42g/L,P<0.05);DMAP患者中显示sDMAP组Fib水平明显高于mDMAP组(5.37±2.27g/L & 4-31±2.19g/L,P<0.05):且以上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23±0.98g/L,P<0.05)。 DMAP组TG水平明显高于Non-DMAP组(4.21±2.86mmo/L & 2.70±1.47mmo/L,P<0.05);DMAP患者中显示sDMAP组TG水平明显高于nDMAP组(4.97±2.97mmo/L&3.07±2.85mmo/L,P<0.05);且以上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97±0.59mm0/L,P<0.05)。 3 T2DM患者(包括DMAP组及Non-DMAP组)的FBG、HbAlc、FIN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DMAP组与Non-DMAP组、sDMAP与mDMAP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DMAP组的TC、LDL-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但DMAP组与Non.DMAP组、sDMAP与mDMA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PT、APTT水平与是否存在糖尿病和DMAP及DIMAP病变程度均无相关性。 结论: 1 T2DM患者FⅦ、FⅧ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2 DMAP患者FⅦ、FⅧ活性显著高于Non-DMAP患者。 3 sDMAP患者FⅦ、FⅧ活性显著高于mDMAP患者,即随着DMAP病变程度的加重,FⅦ、FⅧ活性亦增高。 4 T2DM患者Fib和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DMAP患者高于Non-DMAP患者;sDMAP患者高于mDMAP患者。Fib、TG与DMAP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