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MDA、SOD与肝脏微循环变化及黄芪干预的实验研究
【6h】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MDA、SOD与肝脏微循环变化及黄芪干预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外科常见急腹症。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血管极为丰富。既是物质代谢中心,又是重要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和屏障器官,还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许多肝脏疾病常伴有明显的微循环变化,而肝脏微循环是适于肝脏代谢的各类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肝脏功能。近年来研究认为:SAP时肝脏微循环障碍是肝脏损伤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关于胰腺炎时肝脏微循环变化方面的报道极少。因此,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芪为常用的补气药,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作用。有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自由基作用,能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保护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线粒体的结构,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减少由于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钙积聚及细胞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的漏出;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并显著提高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目前黄芪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黄芪虽已有报道用于慢性胰腺炎,但用于SAP的治疗尚无报道。因此本实验采取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大鼠SAP模型。观察胰腺及肝脏组织大体和病理改变;测定肝功能:ALT、AST、TBLL;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并测定肝脏微循环血液灌注量、毛细血管管径及血管密度及黄芪干预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SAP时肝脏微循环障碍机制,为发掘有效的药物干预,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g,随机分成9组,每组8只,包括:假手术2h、6h、12h(SO 2h、6h、12h、)组;SAP 2h、6h、12h(SAP 2h、6h、12h、)组;黄芪治疗干预2h、6h、12h(AM 2h、6h、12h、)组;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SAP模型,并建立经尾静脉给药途径,各治疗组按时间及体重给药。按设定时点进行胰腺、肝脏组织大体观察,测量腹水量,留取血液及组织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肝功能:ALT、AST、TBLL;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测定胰腺病理评分。通过LISCA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注图像仪(LDPI)活体检测肝脏微循环血液灌流量,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肝脏微循环。肝脏血液灌注值;血管壁本身的变化:微血管的走行与分布,管径的粗细等;血管内的动态变化:血流速度、血液流态、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增减和贴壁,有无白色微小血栓及栓塞等。实验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腹水情况:SAP各时点组均有大量红色或暗红色混浊腹水,腹水量在3-12ml之间,且腹水量随时间延长有明显增加(P<0.05); 2胰腺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 2.1 大体观察:SAP各时点组胰腺存在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片状出血及黑色坏死,散在皂化斑;以上情况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2.2 光镜下观察:胰腺:SAP各时点组可见程度不同的腺泡及间质水肿、片状出血及坏死,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增高(P<0.01);肝脏:SAP各时相组大鼠与SO相应时相组相比,肝脏明显增大,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颜色逐渐由暗红色转变为棕黄色,质地由软变硬。不同程度肝细胞水肿、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增生。并随时间延长,情况加重; 3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的变化:SAP各时相组与SO相应时相组比较,ALT、AST、TBI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 4肝脏微循环变化:SAP各时相组与SO相应时相组比较,肝脏血液灌流值明显下降、肝脏微血管管径减小、血流速度减慢(P<0.01或P<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SAP各时相组均可见白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并沿壁翻滚、少量流动的白色微小血栓和红细胞聚集现象。SO各时相组偶见单个白细胞,无白微栓、红细胞聚集现象,与SAP时相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 5血清MDA、SOD的变化:SAP各时相组与SO相应时相组比较,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时间延长而呈升高趋势。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随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 6 AM干预后的变化: 6.1腹水情况:各时点腹水量均明显减少(P<0.05); 6.2胰腺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 6.2.1 大体观察:胰腺水肿、充血、坏死程度减轻,胰周脂肪囊皂化有不同程度减轻;肝脏增大不明显,表面相对平滑,质地较软; 6.2.2 光镜下观察:胰腺:黄芪干预后大鼠以水肿及点片状出血为主,炎细胞侵润程度减轻,坏死范围缩小,胰腺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1);肝脏病理变化减轻;肝细胞水肿、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轻; 6.3肝功指标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 6.4肝脏微循环变化:肝脏血液灌流值增加、肝脏微血管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白细胞附壁、白色微小血栓和红细胞聚集现象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 6.5血清MDA、SOD的变化:各时相组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随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时间延长而呈升高趋势。 结论: 1、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入,成功制备SD大鼠SAP模型。尾静脉穿刺置管补液,此法简单可靠,可重复性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SAP模型制备方法。 2、SAP时,肝脏发生损伤性病理改变及其功能障碍,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说明SAP时可并发肝脏病理性损伤及其功能障碍3、SAP时,肝脏微循环发生障碍,随其程度加重,肝脏损伤性病理改变加重,肝功能损伤程度加重,说明微循环障碍导致了肝脏病理和功能的损伤性变化。 4、随着SAP的进展,血清。MDA升高,SOD活性下降,肝脏微循环障碍加重,肝脏损伤性病理改变加重,肝功能障碍加重,说明MDA、SOD是微循环产生障碍的重要介质。 5、应用黄芪干预后,能减轻SAP大鼠胰腺及肝脏的病理性损伤程度。 6、应用黄芪干预后,可以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肝脏损伤性病理改变减轻,肝功能改善,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说明应用黄芪起到了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脏病理性损伤,起到肝脏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