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兔正中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6h】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兔正中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治疗的研究概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且以上肢神经损伤较多见。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长,功能恢复差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点。如何加快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促进损伤后神经修复的理论基础多是改善损伤部位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提高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术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广泛应用于疼痛疾病或其他神经性、内分泌性、免疫性等非疼痛疾病。SGB因其可使阻滞区域血管扩张,近年临床也用来治疗多种缺血性疾病。SGB能否加快其支配区损伤周围神经的愈合,目前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基于这一理论基础,选用日本大耳白兔,研究SGB对离断正中神经的修复作用,以寻求一种加快损伤后神经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72只日本成年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0~2.4kg,4~6月龄。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24只。喂养一周后,三组动物均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1.5%戊巴比妥钠(2mg·kg-1)行静脉麻醉,麻醉成功后仰卧位固定,颈部去毛消毒,铺单,严格无菌条件下取颈前部正中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层,找到右侧颈总动脉鞘,在上平胸骨柄处开一小口,用显微钳在颈总动脉鞘内向下分离约1.5cm,置入硬膜外导管,在颈总动脉鞘开口处及向头侧1cm、2cm处,用4号手术缝合线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颈椎横突处的肌肉上,导管另一端自颈背部皮肤穿出,保留约4cm以备注药.麻醉苏醒后经导管注射0.25%布比卡因0.5ml,若右侧出现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耳廓动静脉血管扩张症状而对侧无改变,提示SGB模型制备成功。饲养3d后,各组动物均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1.5%戊巴比妥钠(2mg·kg-1)行静脉麻醉,仰卧位固定,右前肢去毛,消毒,铺单,严格无菌操作,右上臂做前正中切口,沿肱二头肌肌腹显露正中神经,于肘关节上2cm离断正中神经,然后手术显微镜下用10/0无创尼龙线以神经表面的血管为解剖标志将神经原位缝合,外膜缝合4针,尽可能保证对合整齐、打结松紧度-致,逐层关闭切口。动物饲养3天颈部和上肢均无感染者进入实验。术后第3天开始给药以避开急性炎症期。A组动物经导管注入0.25%布比卡因0.5ml,1次/d;B组动物注入0.9%生理盐水0.5ml,1次/d;C组动物不予处理。血管超声测量阻滞前后右侧肱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开始注药后第2、4、8周,各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测定修复神经吻合口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取神经吻合口远端的神经,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做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血管面积百分比测量,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及雪旺细胞的形态。测完神经传导速度后随即处死实验兔。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SGB前后各时点肱动脉血流量变化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其他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肱动脉血流量:与B、C两组比较A组各时点SGB后肱动脉血流增加(P<0.01),A组T1-4肱动脉血流比T0高(P<0.01)(见附表1)。 2.神经电生理检测:A组较B、C两组各时点神经传导动作电位潜伏期缩短(P<0.05),振幅增加(P<0.05)。 3.组织学变化:术后2、4、8周光镜下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均多于B、C组(P<0.05)(见附表5),再生血管面积百分比亦高于B、C组(P<0.05)(见附表6)。术后8周电镜下A组新生神经纤维明显多于其他两组,髓鞘部分增生,板层结构清晰,排列较整齐,轴突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增多(见附图31)B、C组新生神经纤维增多,髓鞘部分增生,向内突出,甚至形成内环,板层结构较前清晰,仍有部分剥离,细胞器较A组数量少。 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促进正中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阻滞后支配区的血流量增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