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胆囊切除术后豚鼠肠道形态、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6h】

胆囊切除术后豚鼠肠道形态、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动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胆囊切除术迄今仍是治疗胆囊病变的首选方法。近年,随着诊断技术提高和医疗设备的改进,以及腹腔镜良好的微创手术效果,使得我国每年利用此项技术行胆囊切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让更多的患者从根本上获得治愈。但胆囊切除术后常导致某些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部分病人胆囊切除术后产生大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甚至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腹泻、恶心、厌油腻等症状,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不便。其中腹泻的病因复杂,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严重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胆囊切除后患者腹泻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对其病因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少报道。本试验通过检测肠道推进功能探讨胆囊切除是否影响肠道运动,通过检测肠粘膜屏障及肠粘膜病理观察胆囊切除术后肠道粘膜结构是否正常。从而分析胆囊切除后腹泻的病因,为胆囊切除后患者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清洁级健康豚鼠4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和胆囊切除组(B)共2组。每组均为20只。A组仅行腹腔开关术,B组行胆囊切除术,手术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周后待动物伤口愈合,饮食正常后,禁食12h,自由饮水,腹腔注射麻醉,待麻醉满意后无菌打开动物腹腔,门静脉采血2ml,将血标本置于无菌无热源试管中,测定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然后,找出胃及盲肠,在胃窦及距盲肠根部0.5cm处注入硫酸钡混悬液2ml,后回纳,关闭腹腔,30min后,将鼠脱臼处死,剖开腹腔,取出胃肠道。剪去附着在肠管上的肠系膜,取全肠以5g天平砝码垂挂测量其长度,分别以幽门、回盲瓣为起点,测量硫酸钡在小肠及结肠内的移动距离和小肠(自幽门至回盲部)、结肠(回盲瓣至肛门)的全长,计算每只豚鼠硫酸钡的移动距离占小肠及结肠全长百分率,比较两组动物结果之不同。取小肠(距幽门30cm一块,距回盲部20cm一块)和结肠(距回盲部5cm一块,距肛门20cm一块)组织作光镜观察,测量空、回、结肠粘膜厚度、空、回肠绒毛高度、空、回肠绒毛宽度,并观察空、回、结肠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取小肠及结肠标本,剪成1mm×3mm小条块,透射电镜观察病理变化。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上进行。 结果: 1.各组间小肠推进率的比较:正常对照组(A)小肠推进百分比为40.41±3.26,胆囊切除组(B)小肠推进百分比为56.91±3.24,B组和A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2.各组间结肠推进率的比较:A组结肠推进百分比为6.64±4.5,B组结肠推进百分比为9.26±3.26,B组和A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3.各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A组外周血内毒素0.0391±0.0032EU/ml,B组外周血内毒素0.0654±0.0331EU/ml,B组和A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光镜下B组小肠粘膜绒毛萎缩,隐窝加深,未见腺体增生,固有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下可见散在淋巴小结,上皮细胞部分由高柱状变为立方形。结肠粘膜厚度变薄,上皮细胞完整,杯状细胞无增生,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4.1 空肠粘膜厚度:A组为364.28±68.40 μ m,B组为338.24±51.53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2 空肠绒毛高度:A组为288.33±54.23 μ m,B组为279.38±42.34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3 空肠绒毛宽度:A组为72.81±15.04 μ m,B组为64.28±12.13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4 回肠粘膜厚度:A组为288.86±72.00 μ m,B组为276.22±27.32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5 回肠绒毛高度:A组为247.73±65.08 μ m,B组为232.19±24.26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6 回肠绒毛宽度:A组为74.19±10.84 μ m,B组为72.08±18.36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4.7 结肠肠粘膜厚度:A组为454.89±37.63 μ m,B组为448.67±61.96 μ m,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5.电镜下观察A组小肠及结肠上皮微绒毛及上皮细胞内细胞器正常,B组小肠粘膜微绒毛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内线粒体嵴部分或大部分消失,膜部分破损,有的线粒体局部有空泡化,细胞核位于基地部,形状稍不规则。B组结肠粘膜微绒毛明显减少,细胞内线粒体大部分嵴部分膜融合,模糊不清、消失,粗面内质网有脱颗粒现象,细胞核椭圆形,核上区细胞质有大量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不典型的高尔基复合体。 结论:胆囊切除后肠道推进功能增强;肠粘膜屏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肠粘膜轻度萎缩,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这些可能为患者术后腹泻的病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