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良、恶性组织中p73α和14-3-3σ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6h】

乳腺良、恶性组织中p73α和14-3-3σ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4-3-3σ蛋白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14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患者死于该病。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以年增长3%的速度逐年递增。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步骤、多基因作用的结果。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对其易感基因、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的研究已成为肿瘤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treptavidinperoxdase coniugated method,S-P)分别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抑癌基因p73α和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14-3-3σ在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相互作用;结合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组织p73α和14-3-3σ的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和靶点。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treptavidinperoxdase conjugated method,S-P)分别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抑癌基因p73α和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14-3-3σ在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相互作用,并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组织p73α和14-3-3σ、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否脉管瘤栓、ER/PR、HER-2)的关系。结果: 1.p73α基因在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1.1 p73α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 33例乳腺正常组织中,有25例p73α基因阳性表达,阳性率75.8%;33例癌旁组织中22例表达,阳性率66.7%;33例乳腺癌组织中20例表达,阳性率60.6%。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p73α基因的矫正值(p73a/GAPDH)分别为0.8378±0.5921、0.9199±0.8441和0.6150±0.3756,经过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1.139,p=0.326)。 1.2 p73α基因的蛋白表达33例乳腺正常组织中25例呈现p73α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75.8‰33例癌旁组织中30例表达,阳性率90.9%;33例乳腺癌组织中10例表达,阳性率30.3%。经过统计学处理,三组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间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x2= 17.860,p=0.000:x2=8.726,p=0.003),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间无统计学差异(x2=3.38 5,p=0.066)。 2.14-3-3σ在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2.1 14-3-3σ的mRNA水平表达 33例乳腺正常组织中14-3-3σ全部表达;33例癌旁组织中32例表达,阳性率97.0‰33例乳腺癌组织中,33例表达,阳性率100%。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14-3-3σ矫正值( 14-3-3σ/GAPDH)分别为2.8231±0.1973、2.1950±0.1864和1.4680±0.084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14-3-3σ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75,p=0.123);但癌组织中14-3-3σ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正常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40,p=0.005)。 2.2 14-3-3σ的蛋白水平表达33例乳腺正常组织中18例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4.5%;33例癌旁组织中1 1例强阳性表达,阳性率33.3%;33例乳腺癌组织中6例强阳性表达,阳性率18.2%。14-3-3σ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呈负相关关系(r=-3.093,p=0.003);其中,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癌旁和癌组织之间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χ2=14.029,p=0.000;χ2=6.344,p=0.012),但正常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2,p=0.097)。 3.p73α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76例入组患者中,病理有脉管瘤栓组p73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6.7%(4/24),而无瘤栓组为40.4%(21/52),有统计学差异(χ2=4.185,p=0.034)。ER阳性&PR阳性组患者中,p73α蛋白表达阳性率72.7%(16/22),而ER阴性&PR阴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3.3%(8/24),ER阳性&PR阴性/ER阴性&PR阳性组中仅1例表达阳性,占3.3%(1/30),经过统计学分析,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27.692,p=0.007)。p73α蛋白阳性表达与其他临床参数:临床分期(χ2=0.217,p=0.887)、有否腋淋巴结转移(χ2=0.007,p=0.564)、腋淋巴结转移数目(χ2=0.002,p=0.579)、肿瘤大小(χ2=0.953,p=0.329)、病理类型(χ2=1.907,p=0.167)、组织学分级(χ2=0.02,p=0.888)、HER-2过表达(χ2=1.93 1,p=0.126)无显著相关。 4 14-3-3σ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14-3-3σ蛋白表达强阳性率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369,x2=6.133,p=0.013);HER-2蛋白高表达(+++)者中,14-3-3σ蛋白表达强阳性率为16.8%(8/48),低表达组中,14-3-3σ蛋白表达强阳性者为44.4%(12/28),两组有统计学差异(x2=6.173,p=0,014);14-3-3σ蛋白表达状况和病理组织学类型(x2=1.462,p=0.227)、有否腋淋巴结转移(x2=1.373,p=0.179)、腋淋巴结转移数目(x2=0.468,p=0.349)、有否脉管瘤拴(x2=1.684,p=0.154)、肿瘤大小(x2=1.317,p=0.251)、临床分期(x2=0.079,p=0.779)、雌孕激素受体状态(x2=0.044,p=0.834)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 5 p53基因突变乳腺癌组织中14-3-3σ与p73α的相互关系76例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表达阳性者45例,占59.2%。在45例p53基因突变乳腺癌中,p73α蛋白表达阳性且14-3-3σ表达阳性者占61.1%(11/18),p73α蛋白表达阴性且14-3-3σ表达阴性者占78.6%(22/28),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384,x2=6.490,p=0.013)。 6 乳腺癌组织中p53与p73α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中,p73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2%(19/45),而p53蛋白表达阴性组中,p73α蛋白阳性表达率仅为19.4%(6/31),两者呈正相关(r=0.239,x2=4.919,p=0.027)。 结论: 1.p73α基因在乳腺正常组织和良性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73α蛋白高表达与乳腺肿瘤组织脉管瘤栓呈负相关,且多见于ER阳性&PR阳性患者。提示作为抑癌基因,p73α基因表达的衰减与乳腺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相关。 2 乳腺组织由正常到增生到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14-3-3σ强阳性表达呈衰减趋势,且与组织学分级、HER.2强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抑制因子。 3.p53蛋白高表达和p73α基因阳性表达正相关,并且在p53基因突变乳腺癌组织中,p73α基因与14-3-3σ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当p53基因发生突变时,p73a基因表达增高,以替代p53上调下游因子14-3-3σ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