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GF-2、IGF-1R、IGF-2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IGF-2、IGF-1R、IGF-2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GFs与子宫内膜癌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属于一类生长因子家族,大多数胚胎组织或出生后个体的某些正常或癌变组织,都能够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通过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方式调节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分化,并对解释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有着重要意义。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高亲合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腺上皮细胞及一小部分基质细胞表达IGFs的膜受体。IGFs在子宫内膜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调节类固醇激素的作用,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又与:IGF-2表达强弱有关,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的增生、分化及内膜重建。IGF-2有两种受体IGF-1R和IGF-2R,与IGF-1R结合将直接导致促有丝分裂及抗凋亡作用,IGF-2R/M6P则有肿瘤抑制效应。有研究表明IGF-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IGF-1R)的高表达及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转化生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国内,对IGF-2和IGF受体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为数不多,其机制仍不十分明了。 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中IGF-2及其相应受体(IGF-1R和IGF-2R/M6P)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IGF-2及其相应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资料来源:选自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妇产科及保定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行刮宫术或子宫切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0例、子宫内膜腺癌(腺癌组)患者30例。正常组年龄35~68岁,平均57.8岁。腺癌组年龄45~78岁,平均62岁,根据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17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6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22例,Ⅱ期4例,Ⅲ期4例。手术术式多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3个月内均未使用过激素类避孕药具,未行放疗化疗及免疫学治疗,排除妇科内分泌疾病及生殖道炎症。标本采集:两组于刮宫术或子宫切除术后取新鲜子宫内膜,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立即浸入4%多聚甲醛固定,经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包埋、作5um厚的石蜡连续切片备用。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各组织中IGF-2、IGF-1R和IGF-2R的表达情况。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准为P<0.05。 结果: 1.IGF-2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棕黄色或橘黄色颗粒位于子宫内膜癌癌细胞胞浆内。IGF-2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55%,无过度表达;而在30例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为73.33%,过度表达率为36.67%。统计表明,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相比IGF-2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7<0.01)。子宫内膜癌IGF-2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级G1组和G2+G3组分别为70.59%、76.92%;在手术病理分期Ⅰ组和Ⅱ+Ⅲ组分别为68.19%、87.50%。子宫内膜癌IGF-2过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级G1组和G2+G3组分别为11.76%、69.23%;在手术病理分期Ⅰ组和Ⅱ+Ⅲ组分别为22.73%、75%。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两组间IGF-2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4、0.028。且子宫内膜癌IGF-2过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与手术病理分期呈正相关。 2.IGF-1R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棕黄色或橘黄色颗粒位于子宫内膜癌细胞膜及胞浆内。IGF-1R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65%,过阳性表达率为5%(中度阳性1例);而在30例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为90%,过阳性表达率为40%。统计表明,IGF-1R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6<0.01),子宫内膜癌IGF一1R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IGF-1R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级G1组和G2+G3组分别为82.35%、100%;在手术病理分期Ⅰ组和Ⅱ+Ⅲ组分别为90%、87.50%。子宫内膜癌IGF-1R过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级G1组和G2+G3组分别为17.65%、69.23%;在手术病理分期Ⅰ组和Ⅱ+Ⅲ组分别为31.82%、62.50%。不同病理分级两组间IGF-1R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4,且子宫内膜癌细胞IGF-1R过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3.IGF-2R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棕黄色或橘黄色颗粒位于子宫内膜癌癌细胞胞浆内。IGF-2R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95%,过阳性表达率为85%(中度阳性4例、强阳性13例);而在30例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为66.67%,过阳性表达率为33.33%(中度阳性7例、强阳性3例)。统计表明,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相比IGF-2R阳性表达率、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为0.043、0.000)。子宫内膜癌IGF-2R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级G1组和G2+G3组分别为70.59%、61.54%,在手术病理分期Ⅰ组和Ⅱ+Ⅲ组分别为77.27%、37.50%。子宫内膜癌IGF-2R过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级G1组和G2+G3组分别为41.18%、23.08%,手术病理分期Ⅰ组和Ⅱ+Ⅲ组分别为36.36%、25%。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两组间癌细胞IGF-2R阳性表达率、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4.子宫内膜癌组织IGF-2、IGF-1R的过表达和IGF-2R异常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1.IGF-2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细胞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逐级增强。 2.IGF-1R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细胞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 3.IGF-2R的阳性表达与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无关。4.IGF-2R的阳性表达的下调与IGF-2及IGF-1R的异常高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