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分类及机体免疫功能研究
【6h】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分类及机体免疫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反应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病毒性脑(膜)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重者可有抽搐、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目前国内外报道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脑炎病变[1],其病原体主要有肠道病毒(EVs)、埃可病毒(ECHO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麻疹病毒(Measeles 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HCMV)、腮腺炎病毒(MV)以及新发的尼帕病毒(Nipah virus)、西尼病毒(West Nile virus)等。近年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不同的病毒感染导致的病变范围、程度相差悬殊,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现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影象学检查、脑脊液(CSF)的各种检查等。有文献报道病毒性脑(膜)炎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2],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特征为淋巴细胞反应为主。淋巴细胞在形态学上可分为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及大淋巴样细胞,因此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以CD3和CD20分别作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标记物,以对淋巴细胞进行区分,旨在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病毒性脑炎的免疫病理机制。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侵入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机体的免疫功能又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外周血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主要由CD4+和CD8+两群细胞组成。在正常的机体内,这两个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相互作用,保持一定的平衡并反映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提示机体发生着免疫病理变化并且免疫功能紊乱。我们利用流式细胞学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研究病毒性脑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以探讨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发病,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为临床观察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研究组)和30例中枢神经系统非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如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囊虫等(对照组),所有病例急性期即发病一周以内腰穿留取脑脊液,采用细胞玻片沉淀仪收集脑脊液细胞,分别May-Grun-wald-Giemsa(MGG)染色,镜检并记录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再用免疫组化法标记淋巴细胞,光镜观察。且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3+T、CD4+T、CD84+T、CD4+/CD8+的数值并与正常值做比较。
   结果: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毒性脑(膜)炎组中22(73.33%)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对照组中4(13.33%)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类型有统计学差异,可见病毒性脑(膜)炎组急性期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免疫组化染色CD3T淋巴细胞阳性的25(83.33%)例,CD20B淋巴细胞阳性的9(30.00%)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3、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结果显示CD3+T占总淋巴数的69.69±6.74,与正常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CD4+T占总淋巴细胞数的37.63±8.31,较正常值减少;CD8+T占总淋巴细胞数的29.044±6.45,较正常值增加;CD4+/CD8+比值为1.32±0.60较正常值下降。可见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急性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免疫功能的降低。
   结论: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2、脑脊液中免疫细胞的分类可以做为了解病毒性脑(膜)炎免疫病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3、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快速检测和评定,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免疫调节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