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15、P16、HIC-1基因启动子区超甲基化在葡萄胎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6h】

P15、P16、HIC-1基因启动子区超甲基化在葡萄胎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 P16基因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2 HIC-1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la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这组疾病在亚洲的发病率是欧美等国的2到10倍,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殖和健康。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主要亚型,它是以绒毛水肿变性和胎盘滋养层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具有侵蚀性生长的特性,易发生恶变而形成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目前,葡萄胎发生及恶变机制尚不清楚,对其恶变的监测主要依靠血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的变化及临床症状、体征,除此之外尚无更好的预测其恶变的客观指标。P15、P16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 I)家族,特异性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CDK6)的结合,从而阻止细胞周期由G1期进入S期,呈现抑癌基因的作用。P15、P16基因在多种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是缺失、突变和启动子区甲基化。肿瘤高甲基化-1(hypermethylatedin cancer-1,HIC-1)基因,是一个新的候选抑癌基因,位于17p13.3,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五个Kruppel样的乙炔锌指结构和氨基末端蛋白质相互作用域BTB/POZ。野生型P53基因可以广泛的调节HIC-1基因的转录过程。HIC-1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基因,其缺失或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关于P15、P16和HIC-1基因甲基化在葡萄胎中的作用的研究报道不多,因此通过对P15、P16和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葡萄胎发生和恶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30例葡萄胎和20例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P15、P16和HIC-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从而探讨P15、P16和HIC-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在葡萄胎发生及恶变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葡萄胎标本30例,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葡萄胎患者首次清宫后的葡萄样组织,标本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其中发生恶变的葡萄胎11例,未发生恶变的19例。以上标本均由有经验的病理医师诊断核实,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正常早孕妊娠绒毛标本20例,来自同期于本院门诊因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标本经95%乙醇固定。所有葡萄胎及正常绒毛标本均经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随后用MSP法检测30例葡萄胎组织和20例正常绒毛组织中P15、P16和HIC-1基因在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系统,结果用连续校正的卡方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未检测到P16基因的甲基化,葡萄胎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6.67%,经统计学分析,P16基因在葡萄胎组织中的甲基化率高于正常绒毛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恶变的葡萄胎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率(54.55%)高于未发生恶变的葡萄胎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率(10.53%),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妊娠绒毛组织和葡萄胎组织中均检测到HIC-1基因高频率的甲基化,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5.00%、90.00%,但经统计学分析,HIC-1基因在葡萄胎和正常绒毛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恶变的葡萄胎中HIC-1基因的甲基化率(81.82%)低于未发生恶变的葡萄胎中HIC-1基因的甲基化率(94.74%),但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未检测到P15基因的甲基化,葡萄胎组织中P15基因的甲基化率仅为6.67%,经统计学分析,P15基因在葡萄胎和正常绒毛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在葡萄胎发生及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在葡萄胎发生的早期起一定作用,但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不起明显作用。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在葡萄胎发生及恶变过程中不起明显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