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腔内超声对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状态的评价
【6h】

腔内超声对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状态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CE2-ANG(1-7)-MAS轴在女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及意义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腔内超声对女童进行子宫、卵巢形态学及相关测量值的观察,了解正常女童围青春期内生殖器官发育的主要超声检测值的变化范围及规律。通过比较性早熟女童与正常同龄女童以及性早熟女童治疗前后卵巢、子宫超声值的变化,评估腔内超声在特发性性早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以及妇科内分泌就诊的女童,其中正常女童180例,年龄7.0~14.9岁。将正常女童以年龄为分组标准进行分组,每组间隔1岁,7~14岁共8个年龄组,各相邻组进行超声测量值的比较,观察随年龄增加各超声值的变化范围及趋势,纳入正常女童组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排除其他疾病或发育异常。
   特发性性早熟女童(idiopathic precocious puberty,ICPP)44例,初诊年龄5.2~8.0岁,平均7.30±0.67岁。44例女童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代谢组制定的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建议”,并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其体格和第二性征发育持续进行,经CT、B超、X线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疾病、罕见综合征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等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ICPP女童根据Tanner青春发育分期标准中的乳房分期,分为B2~B5四期,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女童以及B2~B5组组内超声值的差异。ICPP女童中,17例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药物治疗3~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超声值差异。
   腔内超声(经直肠)测量指标:子宫长径、宽径、厚度,子宫容积,宫颈长度,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的范围。
   结果:腔内超声结果检查显示正常女童平均在9岁后出现子宫体长、宽、厚、子宫体容积、卵巢容积的明显增长,超声下子宫体图像由狭长型逐渐发展为典型的“梨形”,推定女童平均9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前(<9岁)主要超声值的范围为:子宫体长径<2.0cm,宽径<1.5cm,厚度<1.0cm,子宫体容积<1.5mL,内膜厚度极薄<0.12cm,多为内膜线不能显示或者欠清晰,宫颈<2.0cm,子宫容积<1.2mL,卵泡最大径<0.7cm。进入青春期后(>9岁),子宫体长径、宽径、厚度,子宫容积的测量参考值随年龄呈进行性增长;卵巢容积与最大卵泡直径较青春期明显增大,卵巢容积在13~14岁期间出现增长迅速。ICPP病例的观察中,ICPP组女童与正常同龄女童相比,其子宫的长径、宽径、厚度,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巢直径均大于正常女童(P<0.05)。ICPP组内,B4、B5组女童子宫、卵巢超声测量值较B2、B3组显著增大。B2组与B3组女童测量参数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ICPP女童治疗后较治疗前各超声值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腔内超声显示围青春期时女童的性腺及性器官在腔内超声观察下的发育规律及正常参数范围,正常女童平均在9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子宫呈现进行性增长,卵巢也较青春前体积增大,尤以13-14岁年龄段增长显著。对于ICPP女童,其超声图像及测量值显示子宫和卵巢较正常女童提前发育。ICPP女童进行药物治疗后,子宫及卵巢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腔内超声能够检测提供的血流信息,提高子宫及卵巢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腔内超声可以作为评估青春期性发育状态以及性早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辅助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