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眼眶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眼眶骨折整复治疗一直致力于眼眶功能的恢复和形态的重建,如何恢复眼球功能,又实现眼眶和颅颌面部的重建,是眼科医师面对的巨大挑战。目前临床在眼眶骨折修复中修复材料的选择及手术方式上进行着不断地探索。随着影像学,制造业以及计算机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联合,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多领域逐步进入临床。本课题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利用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整体修复眶壁和眶缘,探讨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型骨折整体整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自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收集到的资料完整的复合性骨折患者共计47例,47只眼。其中男性39例(39只眼),女性8例(8只眼),男:女=4.9:1,年龄13~54岁,中位数为34岁。右眼20例,左眼27例。受伤时间2周~3个月,中位数为3周。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3例,占48.9%;暴力致伤17例,占36.2%;摔伤4例,占8.5%;爆炸伤3例,占6.4%。眼球摘除2例,余45名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球内陷、眼球运动受限、复视。随访时间6个月~l2个月,中位数为9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方式,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或板状Medpor修复眶壁,眶缘型Medpor重建眶缘;B组为试验组:对眼眶复合性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以CT数据为依据,应用图形处理软件,行眼眶三维重建,镜像翻转复制健侧眼眶替代患侧眼眶,恢复伤前正常解剖结构。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患者伤后眼眶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在其上计算机辅助以镜像翻转后正常结构为模板成形钛网,于术中植入预成型钛网,同时修复眶壁及眶缘,行眼眶整体修复。术后通过临床监测复视像、眼球运动和使用CT测量的眼球突出度及眶容积变化,评价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应用于复合性眼眶骨折整复的治疗效果。
   结果:由于部分病例随访尚不足一年,故本文仅对随访6个月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
   1、眼球运动情况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均未出现无效及恶化的病例。
   A组:术后2周时3人治愈,22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9人治愈,16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2人治愈,13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B组:术后2周时6人治愈,14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11人治愈,9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6人治愈,4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
   AB两组间比较术后2周、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治愈率B组优于A组(治愈率B组80%,A组48%)。
   2、复视情况
   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均未出现无效及恶化的病例。
   A组:术后2周时3人治愈,22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9人治愈,16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1人治愈,14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
   B组:术后2周时2人治愈,18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8人治愈,12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5人治愈,5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AB两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治愈率B组优于A组(治愈率B组75%,A组40%)。
   3、患侧眼球内陷矫正情况
   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均无无效及恶化的情况出现。A组:术后2周时24人治愈,1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18人治愈,A组:术后2周时24人治愈,1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18人治愈,7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8人治愈,7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
   B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均为19人治愈,1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B组治愈率高于A组(治愈率B组95%,A组72%)。
   4、术后患侧眶腔容积的恢复情况
   患侧与健侧眼眶容积差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眶容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各时间段眶容积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优于A组。
   结论:
   1、利用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整体修复复合性眼眶骨折在眼球运动、复视、眼球内陷、眶容积的矫正上与传统修复方式相比存在优势。
   2、眼球运动及复视情况在术后6个月随锻炼及时间的推移好转。
   3、传统修复方式眼球内陷在3个月左右稳定;验组术后6个月内较稳定,无明显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