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和病因学分析
【6h】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和病因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学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2分析不同年龄、术式、手术时期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3通过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在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利弊,评价其优势,为广泛开展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 研究对象
   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中选择8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年龄34~83岁,平均(57.3±14.1)岁。由于不同年龄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有不同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特点,因此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n=272)和老年组(年龄≥60岁,n=578)。
   2 材料与方法
   造影管采用日本泰尔茂公司生产的5F Rigout cook(公用导管),美国Cordis公司生产的6F、5F造影管;造影剂选用奈可明公司的Omipaque(欧乃派克)、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Iopamidol(典必乐)、德国仙灵公司的Uitrouist(优维显)。动脉穿刺方法: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桡动脉采用穿透血管后壁回退喷血法,术后均用弹力纱布加压包扎,时间为桡动脉12h,股动脉24h,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或高龄等高危患者在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术前评估及术中的应急准备和处理措施。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根据统计学结果,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分析。
   3 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标准
   用直径法手工测量,冠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内径狭窄≥50%为临床有意义病变,定义为阳性,血管内径狭窄<50%定义为阴性。
   结果:
   1.1全部患者均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阳性392例,共发生并发症23例;其中中青年组的27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老年组的578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并发症。通过统计学检验可认为各年龄组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别(x2=1.144,P=0.285,P>0.05)。
   1.2有548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其中20例发生并发症;有30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其中3例发生并发症。通过统计学检验发现通过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产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x2=5.218,P=0.022,P<0.05)。
   1.3在620例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有14例出现并发症,在2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通过统计检验可认为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别(x2=1.745,P=0.186,P>0.05)。
   2.1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在造影剂用量(t=6.270,P=0.000,P<0.05)、手术时间(t=3.644,P=0.000,P<0.05)、住院时间(z=13.451,P=0.000,P<0.05)上有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造影剂用量少、住院时间短等方面优于股动脉组;
   2.2即刻组与择期组在造影剂用量(t=0.044,P=0.296,P>0.05)、X线照射时间(z=0.879,P=0.199,P>0.05)、手术时间(t=1.779,P=0.093,P>0.05)、住院时间(z=0.842,P=0.401,P>0.05)无统计学差异差别。
   结论:
   1 年龄对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无影响。
   2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较桡动脉途径的并发症显著增高。
   3 择期行冠脉造影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在并发症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
   4 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在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
   5 即刻组与择期组在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