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变化及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
【6h】

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变化及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

代理获取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除对称性、多发性关节肿痛及畸形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如肺、心、肾等),其中,肺间质病(interstitial lungdisease,ILD)是RA常见的关节外表现。
  目的:分析类风湿肺间质病的磷酸二酯酶活性较类风湿病、健康人群的病理特点,为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肺间质病奠定理论基础;了解类风湿肺间质病的临床指标特点,探寻类风湿肺间质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1研究对象:选用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肺间质病诊断标准的20例住院患者(RA-ILD)抽取清晨静脉血,同时抽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0例住院患者(RA),并有10例健康对照,性别、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
  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得所有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磷酸二酯酶(PDE)活性。
  3应用免疫试剂盒测得RA-ILD、RA患者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CCP、抗AKA的指标分析RA-ILD和RA患者的临床指标特点
  4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反应蛋白、AK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磷酸二酯酶活性在RA-ILD、RA、健康人群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RA-ILD患者与RA患者比较临床指标发现,当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数存在差异(P<0.05)抗CCP、抗AKA阳性率、C反应蛋白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我们分别用RA-ILD、RA、健康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观察其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变化,可以看出RA-ILD患者磷酸二酯酶活性比RA患者的活性更高,对今后RA-ILD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2.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出RA患者的磷酸二酯酶活性要高于健康人,说明在RA患者中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合理性。
  3.RA-ILD患者类风湿因子滴度、C反应蛋白、抗CCP抗体、AKA和RA患者组差别有统计意义,说明当RA患者的自身抗体明显增高、持续时间长时,更易诱发肺间质病,当然此结论只是一个小样本的大体趋势,此结论仍需大样本近一步的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