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内障超乳术后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临床观察
【6h】

白内障超乳术后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一种常见病和高发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了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引起的诸多眼部并发症中,对视功能危害最大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随着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我国继白内障、青光眼后第三大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代谢紊乱、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应。临床上一般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DR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其白内障比普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早,且进展成熟快。白内障不仅影响到DR患者的视力,还干扰了对DR患者眼底病变的观察及治疗。因此,DR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值得关注。已有研究报道PDR患者,新生血管因子已经启动了手术对眼内环境的改变,在白内障术后更容易加速DR的进展,而对NPDR患者白内障手术后DR发展速度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NP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底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白内障手术是否加速DR的发展,为白内障超乳术后的NPDR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NPDR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方法:
   1.入选病例:选择本院2006年-2010年确诊为NPDR合并单眼白内障患者96例,男49例,女47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1±2.4岁。全部确诊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轻度31例,中度37例,重度28例。术眼做为实验组,非术眼做为对照组。
   2.患者术前接受系统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光定位,光色觉,眼轴长度,眼压测定,裂隙灯,角膜曲率,眼部A、B超,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等。
   3.术前患者血糖均控制于≤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4.患者在表面麻醉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5.予患者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g一日二次,20天一疗程,停用10天后进入下一疗程。
   6.术后随访:术后1周时对实验组术眼散瞳行间接检眼镜及FFA检查,做为术前视网膜状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复查。复查时常规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B超、散瞳以双目间接检眼镜查眼底,并复查OCT及FFA。
   7.观察两组病例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手术一般情况:实验组96眼,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无后囊破裂,全部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复查未见明显角膜水肿、色素弥散及渗出,无明显前房出血;后囊完整,人工晶体位正。
   2.术后视力:96例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8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4者6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1眼。
   3.术后视网膜病变进展:
   3.1在1年的随访期间内,实验组DR病程进展67例,对照组进展22例,表现为视网膜出血点、火焰状出血斑、硬性渗出斑及棉絮样斑不同程度的增多,视网膜水肿加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一。
   3.2黄斑水肿:实验组出现或加重14例,对照组出现或加重3例,表现为黄斑水肿或伴见硬性渗出,呈黄白色点状、成簇排列成星芒状、或聚集融合成环状排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二。
   3.3眼底激光治疗:随访期间内,实验组29例行视网膜光凝,对照组12例行视网膜光凝。
   结论:
   1.实验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速度加快,黄斑水肿发生或加重几率增大,而对侧非术眼较少出现进展迹象;术眼与非术眼不对称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表明白内障超乳术可一定程度上加剧DR.进展。
   2.该项研究表明,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超乳术后视力提高良好,手术效果明确,而且对于观察其眼底病变及激光治疗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术后需密切观察DR进展情况,及时予以眼底激光治疗并积极控制血糖,以维护患者的最佳视力及视网膜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