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au蛋白水平测定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6h】

Tau蛋白水平测定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将胎龄在28周-37周之间的新生儿归为早产儿。早产儿不仅出生体重低下、发育迟缓,而且其出生时窒息、颅内出血、脑缺氧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围生期死亡率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并可发生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及智力落后等问题,遗留有脑瘫、癫痫、视听障碍、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要使早产儿成活,更要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全球性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进行这方面的医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早产儿病因,开展早产儿防治,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au蛋白作为神经支架蛋白,在神经元破坏时将会被降解[1],在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中Tau蛋白会明显升高,这表明在脑损伤时,随着神经元的崩解,Tau蛋白被降解而释入血液,检测脑损伤血清中的Tau蛋白,不仅能够了解脑神经元损伤程度[2],判定预后,而且能够评价神经保护剂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国内外对Tau蛋白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方面和动物试验阶段,尚未见到有关Tau蛋白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关系的报道[3]。本研究通过测定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血清Tau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正常早产儿血清中Tau蛋白含量进行对比,探讨:(1)Tau蛋白在正常早产儿血清中的表达规律;(2)Tau蛋白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表达规律;(3)Tau蛋白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表现的关系。为Tau蛋白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方面提供帮助,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30例为实验组,正常早产儿20例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生后1-3天内采集动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au蛋白含量;并于干预对症治疗后7-10天再次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清Tau蛋白含量。
  结果:
  1正常早产儿血清Tau蛋白水平的变化
  正常早产儿生后1-3天与生后7-10天Tau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正常早产儿生后早期(10天内),血清Tau蛋白水平趋于稳定。
  2早产儿HIE急性期血清Tau蛋白水平的变化
  检测结果显示,急性期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IE轻度组、中重度组、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HIE组的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HIE急性期Tau的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3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Tau蛋白水平的变化
  HIE轻度组、中重度组治疗后恢复期血清Tau蛋白水平较HIE急性期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Tau蛋白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及转归相一致。
  4早产儿HIE恢复期血清Tau蛋白水平的变化
  HIE恢复期(治疗后)轻度组、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Tau蛋白水平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中显著升高,且变化程度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一致,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Tau蛋白水平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显著高于正常早产儿。提示Tau水平测定可作为协助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2.HIE恢复期血清Tau蛋白水平较急性期下降,可能与缺氧缺血后脑损伤修复有关。早期检测早产儿血清Tau蛋白含量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