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残余腮腺组织的变化与转归
【6h】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残余腮腺组织的变化与转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选择

2 方法

3 影像学指标的观察

结果

1 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2 采用改良术式病人术后12个月患侧腮腺碘油造影及CT检查结果

3 采用传统术式病人术后随访腮腺CT扫描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残余腮腺组织萎缩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通过改良手术方法(腮腺浅叶十肿瘤切除,保留面神经,不结扎腮腺导管),观察、探讨残余腮腺组织的变化与转归;通过随访,比较不同手术方法(传统方法:腮腺浅叶十肿瘤切除,结扎腮腺导管,保留面神经)对残余腮腺组织功能的影响,为今后临床上不断开展新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本研究选取我科自2012年1月至6月经门诊收入院的初步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病人3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男∶女=1.3∶1。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45.53岁。术前常规行腮腺CT检查,以明确肿物大小、边界、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情况。在完善术前准备之后,30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均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肿瘤十腮腺浅叶切除,保留面神经,不结扎保留腮腺导管)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观察内容包括:3个月及6个月主要观察患侧腮腺导管口有无唾液流出、有无暂时性面瘫、涎瘘、味觉出汗综合症(Frey综合征)、口干、伤口感染、术区凹陷畸形及肿瘤复发等。12个月随访主要对手术侧腮腺行40%碘化油造影及手术侧腮腺平扫CT,以观察残余腮腺组织及导管系统的变化情况。
   2、随访观察30例采用传统方法(肿瘤十腮腺浅叶切除,保留面神经,结扎腮腺导管)手术的腮腺良性肿瘤病人做为对照。随访内容同改良手术法。
   结果:
   1、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1.1、采用改良术式30例病人的病理回报结果类型:多形性腺瘤20例,腺淋巴瘤7例,腮腺结节病1例,神经鞘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肿瘤最小直径1cm×0.8cm×0.8cm,最大直径3.3cm×3.7cm×5.3cm。
   1.2、通过表中数据不难看出,传统术式与改良术式相比,在肿瘤复发、伤口感染、暂时性面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是,改良术式在术区凹陷畸形、涎瘘、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传统术式,并且采用改良术式的30例病人患侧腮腺导管口均可见唾液分泌。
   2、采用改良术式病人术后12个月患侧腮腺碘油造影及CT检查结果
   在用40%碘化油造影之前检查病人,发现患侧腮腺导管口均有唾液流出,造影针头进入腮腺导管顺利,造影剂注入量平均2ml,造影后即刻腮腺CT平扫显示:在残余腮腺和皮肤之间可见片状碘油池存在,碘油池与主导管及残余腮腺组织相通,主导管显影正常,未见狭窄、扩张及腊肠样改变,分支导管及闰管未见显影。
   结论:
   1、应用改良术式(肿瘤十腮腺浅叶切除,保留腮腺导管,保留面神经)后,患侧残余腮腺组织仍具有良好分泌功能。
   2、应用改良手术方法后,可明显减少术区凹陷畸形、涎瘘及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
   3、残余腮腺组织发挥着正常腮腺组织的分泌功能,只是唾液排出方式发生了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