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凉血解毒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6h】

凉血解毒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估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皮疹消失、腹痛缓解及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和例数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观察6个月皮疹复发、腹痛复发及尿常规异常例数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测定

5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测定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测定

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测定

8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附图

附表

讨论

1 过敏性紫癜西医诊治现状

2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概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AP)又称(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目前病因尚未明了,其发病病理机制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应答机制介导的血管炎,是一种细胞因子所致的免疫功能失衡,治疗在于调整机体免疫的紊乱状态,使其恢复正常。目前HSP的治疗西医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且副作用较大、费用较高。本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HSP,即基础西医治疗配合中药凉血解毒汤加减(生地黄、牡丹皮、羚羊角粉、赤芍、紫草、茜草、蝉蜕、玄参、黄芩、生甘草、麦冬、地肤子、白蒺藜等组成)治疗HSP,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紫癜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复发情况等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HSP的疗效、不良反应,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
   方法:
   所有病例均符合张之南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之HS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应用基础西医治疗如抗过敏治疗予扑尔敏等口服、改变血管脆性药如维生素C口服或静点、抗凝治疗如潘生丁口服,伴有感染者清除感染治疗等,混合型、肾型、消化道出血者加用小剂量激素治疗,见效后逐渐减量一般小于2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凉血解毒汤加减(生地黄、牡丹皮、羚羊角粉、赤芍、紫草、茜草、蝉蜕、玄参、黄芩、生甘草、麦冬、地肤子、白蒺藜等组成),加减:伴有齿衄、鼻衄者加炒栀子、白茅根;尿血加大蓟、小蓟;便血加地榆炭、槐花;腹中作痛重用白芍、乌梅;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等。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治疗观察1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疗效起效时间;查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每周1~2次,观察胃肠道症状、肾损害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D-二聚体水平变化、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查验肝肾功能等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及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无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后10天皮肤症状消失均消失,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皮肤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缓解及尿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两组患者治疗观察6个月内复发病例总数、皮疹复发、腹痛复发、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治疗组T-细胞亚群治疗前CD3+、CD4+、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后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5.治疗组D-二聚体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恢复正常。
   6.两组患儿白介素-6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均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明显。
   7.两组患儿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均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明显。
   8.副作用:对照组与治疗组未见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结论:
   凉血解毒汤加减治疗HSP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抗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且应用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佳,复发率低,较长时间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