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及转移趋势的研究
【6h】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及转移趋势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81例DTC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分区

2 术前超声显示颈部淋巴结的分布特点

3 颈部超声对于DTC颈部淋巴结的检出率及灵敏度等相关指标的分析

4 超声所示不同位置原发灶颈部淋巴结分布位置分析

5 两种方法SLN检出数目和检出率的比较

6 应用两种示踪剂术后出现并发症——低钙的分析

7 检出SLN在颈部的位置分区

8 不同位置原发灶SLN的位置分布

9 颈部转移SLN淋巴结的具体分布转移状况

10 不同位置原发灶转移SLN的位置分布

11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

附图

附表

讨论

1 颈部超声检查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

2 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

3 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位置的分布与原发灶的位置关系

4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术式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亚甲蓝注射液、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两种生物染料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示踪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的关系及转移趋势,同时评价术前超声诊断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临床术前超声高度怀疑并术中冰冻确诊为DTC的患者81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术中暴露甲状腺腺体,寻找并确认原发灶位置。其中随机选取40例,沿原发灶肿物周围分3-4点注入1%亚甲蓝注射液0.3ml-0.5ml,10-15分钟后于腺体周围仔细寻找蓝染淋巴管道,追溯蓝染淋巴结。另41例沿肿物周围分3-4点注入1%纳米炭混悬注射液0.3ml-0.4ml,15-30分钟后于腺体周围仔细寻找黑染淋巴管道,追溯黑染淋巴结,其间注意保护未染色的甲状旁腺组织。然后将甲状腺原发灶、染色SLN一并送冰冻,结合术中情况及冰冻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将SLN及颈部清扫标本中淋巴结分区并计数,所得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1例DTC患者,共88侧侧颈区清扫标本,94侧中央区清扫标本。经术后病理证实颈部超声对中央区及侧颈区阳性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4.0%、64.5%与83.1%、86.2%。
   2、亚甲蓝组40例,纳米炭组41例,两种示踪剂检出率、准确率分别为87.5%、91.4%与92.7%、94.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4%(9/19)、5.6%(1/1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94,P<0.05)。
   3、81例患者中,73例检出SLN,共检出213枚。其中侧颈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及中央区分别为4.2%(9/213)、7.9%(38/213)、23.9%(51/213)、0.9%(2/213)、53.1%(113/213)。SLN于中央区分布明显高于其他各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原发灶位于峡部及下极者,SLN多位于中央区,且明显高于侧颈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灶位于上极、中部及全腺叶者,其SLN在中央区及侧颈区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
   4、81例患者SLN清扫标本中转移SLN共107枚,转移淋巴结在中央区分布最多(61/107,57.0%),其次为Ⅳ区(24/107,22.4%)、Ⅲ区(17/107,15.9)、Ⅱ区(5/107,4.7%)、Ⅴ区0枚。本组研究发现,在SLN转移病例中,原发灶位于上极者10例,转移SLN共27枚,其中侧颈Ⅱ区(3/27,11.1%)、Ⅲ区(9/27,33.3%)、Ⅳ区(5/27,18.5%)及中央区(10/27,37.1%)均有分布,中央区分布最多,Ⅴ区未见转移SLN。原发灶位于中部者6例,转移SLN共13枚,且仅分布于中央区(61.5%,8/13)及侧颈Ⅳ区(38.5%,5/13)。原发灶位于下极者7例,转移SLN共18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83.3%,15/18)。原发灶位于峡部者4例,转移SLN共9枚,亦在中央区分布最多(77.8%,7/9)。原发灶占据全腺叶者共19例患者,其中14例转移SLN位于中央区,明显高于其他各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SLN共40枚,其中在侧颈Ⅱ区(5%,2/40)、Ⅲ区(15%,6/40)、Ⅳ区(27.5%,11/40)及中央区(52.5%,21/40)均有分布。
   5、81例患者颈部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共316枚,平均每例3.90枚。其中,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最多,共135枚,占转移淋巴结总数的42.7%(135/316)。同时,本组研究得出,DTC淋巴结的转移以中央区最多,约为77.8%(63/81),其次依次为侧颈Ⅲ区50.6%(41/81)、Ⅳ区46.9%(38/81)、Ⅱ区24.7%(20/81)、Ⅴ区11.1%(9/81)及前纵隔Ⅶ区2.5%(2/81)。其在中央区的分布明显高于其他各区,有统计学意义(x2=87.389,P<0.05);Ⅲ、Ⅳ区分布明显高于Ⅱ、Ⅴ、Ⅶ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区与Ⅳ区相比无明显差异(x2=0.222,P>0.05)。
   结论:
   1、术前超声检查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定性分析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2、亚甲蓝、纳米炭两种生物染料示踪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安全有效,两者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假阴性率均无明显差别。但纳米炭对有效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术后低钙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独特优势。
   3、生物染料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意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手术方法,对于确定手术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4、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原发灶位置对颈部前哨淋巴结的分布亦具有一定影响,术中可结合原发灶位置及染色情况判断定位。
   5、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区转移率最高,在侧颈Ⅲ区、Ⅳ区、Ⅱ区转移率依次下降,Ⅴ区转移率最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