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h】

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和凋亡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与凋亡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信号转导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自噬与凋亡

综述二 成纤维细胞自噬与纤维化疾病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一种损伤-愈合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慢性肝损伤后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ECM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它在纤维化致病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对其深入研究为抗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潜在、重要的理论基础,诱导HSC死亡可能成为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策略。理想的诱导细胞死亡策略是在诱导HSC死亡的同时不引起肝脏炎症反应。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受控的细胞清除过程;PCD与“坏死”不同,并不引起炎症反应。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细胞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或接受某种信号后,细胞为了维持其内环境稳定而发生的一种主动性消亡过程,是生长发育和维持组织内环境稳态的关键。根据垂死细胞(dying cells)的不同形态学特征可分为: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ACD),又称作“Ⅰ和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近年来,自噬性细胞死亡被受广大学者所关注。自噬(autophagy)是一种溶酶体降解过程,它可将损伤的或过剩的细胞元件分解成基本的活性成分使之可再利用。自噬过程包括合成包绕靶目标的膜型结构、自噬体形成、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酸性溶酶体水解酶降解靶目标。凋亡(apoptosis)是机体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经由启动内部机制,最终导致内源性内切酶激活,自己结束生命的过程;它是主动死亡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细胞发生特征性形态学改变。
   此外,最新研究发现自噬与凋亡间有复杂的相互联系,因为参与自噬和凋亡过程的某些分子存在交叉。诸如:两种关键的自噬蛋白Beclin1和Atg5,在凋亡途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参与凋亡的caspases和Bcl-2家族成员也可通过裂解或绑定Beclin1的方式调控自噬。最新研究报道表明,自噬通过降解长寿蛋白和细胞器促使活化HSC存活,通过降解HSC内脂滴为其活化提供能量,促使肝纤维化发生。亦有研究表明:生育三烯酚类通过诱导活化的胰星状细胞凋亡和自噬发挥其抗胰纤维化的作用。因此,自噬对细胞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作为细胞生长的“朋友”,又可能成为杀死细胞“敌人”,这取决于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细胞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治疗干预措施的不同。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多种抗肿瘤药物bufalin、cannabidiol、cucurbitacin等均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性细胞死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索拉菲尼是一种靶向性Raf/ERK信号通路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生并诱导其凋亡,是FDA批准的最早应用于治疗肝癌的口服药。索拉菲尼靶向抑制Ra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及下游的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并与其对PI3K/Akt/p70S6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有关。有报道:索拉菲尼干预多种肿瘤细胞后可诱导其自噬水平增高,这与索拉菲尼调控多条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有关,诸如:MAPK/ERK、Akt/mTOR/p70S6K和JNK/c-Jun信号通路等。早期的研究表明索拉菲尼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门脉压力和血管形成,新的研究发现索拉菲尼具有潜在的抗肝纤维化功效。本课题组的研究已证实索拉菲尼可抑制活化的HSC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然而,索拉菲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由此我们推测索拉菲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除通过其抑制HSC增殖并诱导HSC凋亡外,还可能通过诱导HSC自噬性细胞死亡实现。本课题旨在研究索拉菲尼是否可诱导人HSC-LX2细胞株以及大鼠原代HSC发生自噬性细胞死亡,并探讨自噬和凋亡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实验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
   目的:研究索拉菲尼对HSC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和链酶原位灌注肝组织和Nycodenz梯度密度离心技术分离提取大鼠原代HSC,应用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荧光染色方法鉴定原代HSC。索拉菲尼(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干预HSC-LX2细胞株6h、12h或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膜联蛋白(AnnexinⅤ)联合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HSC凋亡率。HSC-LX2细胞株预孵育凋亡抑制剂Z-VAD-FEK(20μmol/L)或坏死抑制剂IM-54(10μmol/L)1 h后,与5μmol/L索拉菲尼共孵育11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细胞数和pI+细胞数百分率变化。索拉菲尼(5μmol/L)干预原代HSC或HSC-LX2细胞株12h后,透射电镜和吖啶橙染色法观察HSC中自噬的激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标记蛋白LC3的变化,RT-PCR法检测索拉菲尼对HSC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7和Atg5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索拉菲尼对HSC自噬相关蛋白表达LC3、Beclin1、Atg7、Atg5和p62/SQSTM1表达的影响,以及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抑制自噬对这些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①HSC获得率为1.4~2.3×107/只,细胞纯度和存活率均大于90%。刚提取的HSC呈圆形,胞浆内富含脂滴,在波长328 nm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能激发出蓝色荧光。HSC培养14天后,静止的细胞被激活变为梭形或星形,富含维生素A的脂滴消失。
   ②大鼠原代HSC性质鉴定。未活化HSC内不表达α-SMA;当细胞培养14天后,完全活化的HSC胞浆内有α-SMA表达。
   ③索拉菲尼抑制HSC-LX2细胞存活率并促凋亡。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索拉菲尼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抑制HSC存活率并促凋亡,其中5μmol/L索拉菲尼干预12h后细胞存活率即由对照组的100.00%降低至50.19±0.19(P<0.001),而凋亡率(41.22±2.425%)较对照组(7.73±1.34%)显著增高(P<0.001)。
   ④索拉菲尼诱导HSC细胞非凋亡性细胞死亡。预孵育Z-VAD-FEK后细胞存活率和单用索拉菲尼组间无差异且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1),但PI+细胞率(54.19±4.03%)显著高于Annexin V+细胞率(10.22±2.03%)(P<0.001)。预孵育IM-54后细胞存活率(50.36±4.73%)仍较对照组降低(P<0.001),pI+细胞率和Annexin V+细胞率较索拉菲尼组均无明显差异。
   ⑤透射电镜和吖啶橙染色观察HSC形态变化。应用5μmol/L索拉菲尼干预HSC12 h后,电镜细胞呈现自噬特征,诸如大量双层膜囊泡,囊泡内包含部分胞浆物质,可见包裹的细胞器如线粒体,溶酶体激活,双层膜囊泡与溶酶体融合;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点状橙红色荧光颗粒散布于胞浆内细胞核周围。
   ⑥索拉菲尼诱导HSC细胞形成“自噬潮”(autophagic flux)。HSC预孵育溶酶体抑制剂E64d和pepstatin A1 h后,与5μmol/L索拉菲尼共孵育11h,Western blot显示预孵育E64d和pepstatin A组LC3Ⅱ/Ⅰ较单用索拉菲尼组进一步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预孵育E64d和pepstatin A组原代HSC中LC3绿色斑点进一步增多。
   ⑦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7和Atg5的mRNA表达增加。
   ⑧Western blot法检测索拉菲尼干预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和LC3Ⅱ/Ⅰ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显著下降;而3-MA可逆转上述改变。
   结论:索拉菲尼可通过诱导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两种途径,促使HSC发生细胞死亡。HSC启动自噬性死亡途径,对细胞自身的胞浆物质及细胞器进行吞噬、消化和清除。
   第二部分:索拉菲尼诱导肝星状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诱导HSC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5μmol/L索拉菲尼干预不同时间点(0 h,3h,6h,12h,24h)或不同浓度索拉菲尼(2.5μmol/L,5μmol/L,10μmol/L)干预HSC-LX212h,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和凋亡标志蛋白LC3Ⅱ/Ⅰ和Cleaved-PARP变化。不同浓度索拉菲尼(2.5μmol/L,5μmol/L,10μmol/L)干预12h,吖啶橙染色或PI/Annexin V联合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VOs或凋亡细胞数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8变化。预孵育Z-VAD-FEK(20μmol/L)1h后,与10μmol/L索拉菲尼共孵育11h。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和Beclin1变化。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预孵育1h后,与5μmol/L索拉菲尼共孵育11h。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8变化。应用Atg5-siRNA技术干扰LX2后,5μmol/L索拉菲尼干预12h,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
   结果:
   ①索拉菲尼诱导自噬先于凋亡。Western blot显示:索拉菲尼干预24 h后Cleaved-PARP显著增加,而LC3Ⅱ/Ⅰ水平在干预6h后即出现显著性增加,12h达高峰,24 h恢复到基线水平。
   ②不同浓度索拉菲尼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不同。Western blot显示索拉菲尼(5μmol/L)组LC3Ⅱ/Ⅰ显著增加(P<0.01);而索拉菲尼(10μmol/L)组LC3Ⅱ/Ⅰ明显下降,同时Cleaved-PARP显著增加(P<0.01)。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索拉菲尼(5μmol/L)组AVOs细胞百分率(62.19±6.11%)显著多于凋亡细胞百分比(38.28±4.91%),(P<0.05),索拉菲尼(10μmol/L)组凋亡水平(95.90±3.33%)较索拉菲尼(5μmol/L)组显著增加(P<0.01),而自噬水平(73.18±5.04%)无明显改变。
   ③活化的caspases裂解Beclin1。Western Blot显示:索拉菲尼(10μmol/L)组cleaved-caspase-3,-8表达增强的同时Beclin1明显下降。Z-VAD-FMK可逆转索拉菲尼(10μmol/L)诱导的Beclin1水平降低,并且使LC3Ⅱ/Ⅰ增加。
   ④抑制自噬可促进索拉菲尼诱导的凋亡。预孵育3-MA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凋亡细胞率(81.94±5.34%)较单一索拉菲尼干预组(42.34±3.60%)显著增多(P<0.05)。Western blot显示预孵育3-MA后可显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如cleaved-caspase-3,-8和cleaved-PARP。Atg5-siRNA可抑制索拉菲尼(5μmol/L)诱导的LC3Ⅱ/Ⅰ增加,同时使cleaved-caspase-3,-8和cleaved-PARP表达增加。
   结论:索拉菲尼干预HSC后自噬性细胞死亡先于凋亡而发生,当凋亡启动后自噬性细胞死亡被抑制,这种作用可能与活化的caspases断裂Beclin1有关。阻断索拉菲尼诱导的自噬后可代偿性增加凋亡水平,而这种凋亡的增加是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替代方式。
   第三部分:索拉菲尼对肝星状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影响的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对HSC细胞内Akt/mTOR/p70S6K和JNK/c-Jun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
   方法:5μmol/L索拉菲尼干预HSC-LX2细胞株(0 h,0.5 h,1.5 h,3h,6 h,12 h,24 h), Western blot检测 Akt、p-Akt、mTOR、p-mTOR、p70S6K、p-p70S6K、JNK和p-JNK的蛋白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Jun核转位。以5μmol/L索拉菲尼、25μmol/L LY294002干预HSC-LX2细胞株12h,吖啶橙染色或PI/Annexin V联合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VOs和凋亡细胞数变化。以5μmol/L索拉菲尼、10μmol/LSP600125干预HSC-LX2细胞株12h,Western blot检测JNK、p-JNK、c-Jun、p-c-Jun、Beclin1和LC3Ⅱ/Ⅰ变化。
   结果:
   ①索拉菲尼抑制HSC-LX2细胞内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索拉菲尼干预后p-Akt/Akt、p-mTOR/mTOR和p-p70S6K/p70S6K分别较对照组降低。
   ②索拉菲尼可通过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诱导凋亡。流式细胞术显示LY294002+索拉菲尼组细胞凋亡率(69.44±6.71%)较索拉菲尼组(38.22±4.66%)增加了53%;而LY294002对AVOs细胞百分率无影响。
   ③索拉菲尼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并激活HSC-LX2细胞内JNK/c-Jun信号通路。索拉菲尼干预后p-JNK/JNK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Jun增加并转位入核。SP600125抑制了JNK/c-Jun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同时也抑制了索拉菲尼诱导的LC3Ⅱ/Ⅰ和Beclin1增加。
   结论:索拉菲尼可抑制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并活化JNK/c-Jun信号通路,其中Akt/mTOR/p70S6k途径有助于凋亡发生,而JNK/c-Jun信号通路直接参与索拉菲尼诱导的自噬事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