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OXP1与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FOXP1与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FOX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

2 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3 FOXP1在DLBCL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Livin在DLBCL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5 FOXP1和Livin表达的相关性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FOXP1与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B细胞淋巴瘤的40%左右,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根据免疫组化分型,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non-GCB)型。因DLBCL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导致临床预后的个体差异较大。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可用于判断DLBCL的预后,但部分DLBCL患者的预后仍无法明确判断,因此寻找更加准确的DLBCL的预后指标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叉头框蛋白P1(forkhead box p1,FOXP1)基因是FOXP亚家族(FOXP1~4)转录因子的成员,其蛋白产物在生物发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广泛表达于人心肌、肺、小肠、淋巴等组织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不同人类肿瘤中发挥抑制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FOXP1的预后意义目前尚有争论。L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新的一员,能直接抑制凋亡的核心物质caspase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其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未见表达,而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都呈高表达,如:黑色素瘤、乳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国内外研究证实在DLBCL中Livin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本文探讨FOXP1与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从而为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4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20例作为对照组;再进一步将DLBCL按不同的指标各分为两组,分组标准如下:按性别可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按年龄分为Y>60岁和≤60岁两组、以临床有无B症状分为两组、以IPI评分分为低危+低度中危(0~2分)和高中危+高危(3~5分)两组、按原发部位的不同分为原发结内与结外两组、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GCB型与non-GCB型分组,应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1与Livin的表达,分析FOXP1与Livin在对照组和DLBCL组间的表达有无差异,分析FOXP1与Livin在DLBCL的不同分组间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FOXP1与Livin的表达在DLBCL中有无相关性,并探讨FOXP1与L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检验。
  结果:FOX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高表达率为77.5%,对照组高表达率为20.0%(P<0.05);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高表达率为60.0%,对照组高表达率为5.0%(P<0.05)。FOXP1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有无B症状无关,与IPI评分、原发部位、病理类型有关,即在IPI评分高中危+高危(3~5分)组、原发结内、non-GCB型的DLBCL中高表达;Livin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无关,与IPI评分、临床有无B症状及病理类型有关,即在IPI评分高中危+高危(3~5分)组、临床有B症状、non-GCB型的DLBCL中高表达。non-GCB型DLBCL中FOXP1和Livin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FOX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而在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中低表达。FOXP1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IPI评分、原发部位、病理类型有关;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而在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中低表达。Livin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IPI评分、B症状、病理类型有关。non-GCB型DLBCL中FOXP1和Livin的高表达呈正相关,提示FOXP1和Livin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从而为判断DLBCL的预后提供帮助,可作为协助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