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38MAPK与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
【6h】

p38MAPK与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 实验6周末数据

3 实验结束时,各组大鼠生化指标

4 胸主动脉病理改变

5 免疫组化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2 p38MAPK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3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血管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代谢性疾病,约80%的T2DM患者死于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大血管病变是我国T2DM患者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是危害最大的DM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和周围大血管病变,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病理基础,它与单纯的AS相比病变范围大、程度重、发生早。研究显示,AS的病理改变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的过度激活有关,p38MAPK通路属于MAPK家族,与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密切,是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内的重要通路,由此推测磷酸化p38MAPK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二甲双胍除能够有效降低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外,还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本实验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内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大鼠模型,继而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治疗,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磷酸化的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探讨p38MAPK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二甲双胍对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n=6)和实验组(EX,n=19)。NC组采用标准饲料喂养; EX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0%的蔗糖、10%的熟猪油、2.5%的胆固醇、1%的胆酸、66.5%的标准饲料)。喂养4周后,EX组大鼠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用前以PH4.4的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配成1%的浓度),对照组仅注射等容积的柠檬酸缓冲液。于实验的第6周即注射STZ2周后,选择空腹血糖≥7.8 mmol/L者为糖尿病成模大鼠。19只EX大鼠中造模成功者15只,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2型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M-C,n=7)、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干预组(DM-T,n=8)。DM-T组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溶于大鼠饮用水中灌胃,每日一次,NC组和DM-C组给予等量的饮用水灌胃,每周称体重1次,共8周。整个实验过程共持续14周。于实验第14周末分别测量各组大鼠体重,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并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lucose Area underthe curve,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ulin Area under the curve,AUC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FINS/22.5)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PG-3.5)]。心尖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ICAM-1,VCAM-1,NF-κB水平,取胸主动脉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胸主动脉中磷酸化的p38MAPK,NF-κB,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6周末数据
  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为6.50±0.52mmol/L,实验组FBG为16.56±5.20 mmol/L,实验组FB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3)(Tablel,Fig.1)。
  2实验结束时(14周末),各组大鼠生化指标
  2.1三组大鼠血糖水平
  糖尿病组FBG12.99±2.07 mmol/L,二甲双胍组FBG9.03±1.49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BG6.33±0.69 mmol/L(P<0.05);二甲双胍组FBG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34.34±7.63 mmol·L-1·h),二甲双胍组AUCg(32.38±6.65mmol·L-1·h),均高于对照组AUCg(18.72±3.27 mmol·L-1·h)(P=0.001),但糖尿病和二甲双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able2,Fig.2,3)。
  2.2三组大鼠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间的比较
  糖尿病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20.00±5.91 mIU/L,明显高于对照组(11.34±3.88 mIU/L)和二甲双胍组FINS水平(13.61±7.60m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间FINS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47.55±5.23 mIU·L-1·h),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32.78±11.64 mIU·L-1·h)和糖尿病组(30.78±11.25mIU·L-1·h)(P=0.006),糖尿病和二甲双胍组间AUCi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HOMA-IR(11.20±2.22)明显高于对照组(3.13±0.88)和二甲双胍组(5.67±3.73)(P<0.05),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组间HOMA-IR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HOMA-β无明显差异(P>0.05)(Table2,Fig.4,5,6)。
  2.3三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
  对照组:TG0.81±0.27 mmol/L,TC2.18±0.39 mmol/L,LDL-C1.24±0.47 mmolL,HDL1.55±0.33 mmol/L,ICAM-175.63±19.52 pg/ml, VCAM-1616.54±54.51 ng/ml, NF-κB78.68±12.15μmol/L
  糖尿病组:TG1.83±0.40 mmol/L,TC4.15±0.41 mmol/L,LDL-C2.53±0.44 mmol/L,HDL0.68±0.23 mmol/L,ICAM-1130.59±16.00 pg/ml, VCAM-1990.19±119.18 ng/ml, NF-κB170.22±21.53μmol/L
  二甲双胍组:TG1.33±0.30 mmol/L,TC3.21±0.46 mmol/L,LDL-C2.24±0.31 mmol/L, HDL-C0.98±0.34 mmol/L, ICAM-1102.86±15.76 pg/ml,VCAM-1860.66±112.72 ng/ml,NF-κB110.86±26.89μmol/L
  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TG, TC,LDL-C,ICAM-1,VCAM-1,NF-κ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TG、TC,ICAM-1,VCAM-1,NF-κB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0.05),二甲双胍组LDL-C水平较糖尿病组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和二甲双胍组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糖尿病和二甲双胍组组间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Table2-3,Fig.7-10)。
  3胸主动脉病理改变
  胸主动脉HE染色结果:血管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对照组血管壁结构清晰,内膜光滑完整,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内皮细胞结构完整,中层及外膜结构清楚,未见病理性改变;糖尿病组可见血管壁弥漫性隆起,突向管腔面,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下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增生,内有脂质沉积,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泡沫细胞,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多;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胸主动脉血管壁无明显隆起,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Fig.11-13)。
  4免疫组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胸主动脉中p-p38MAPK,NF-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和糖尿病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大鼠胸主动脉中p-p38MAPK,NF-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able4,Fig.14-16)。
  结论:
  1磷酸化p38MAPK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因此,通过干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某些环节可缓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2二甲双胍除降糖作用外,还可通过下调血管p38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代谢,发挥对糖尿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