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方法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超微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6h】

三种方法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超微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中期引产方法及基础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估米非司酮/利凡诺法(MM+EL)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法(MM)和单纯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法(EL)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不同引产方法对胎盘和蜕膜组织形态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从临方床和基础两方面选出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引产方法。
  方法:
  1对45例孕13~24周的患者行米非司酮/利凡诺法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法和单纯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法引产,并进行临床分组对比分析。
  2用光镜、透射电镜从微观方面对比观察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对人中期妊娠胎盘绒毛及蜕膜结构的影响。
  3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不同引产方法对人妊娠中期胎盘绒毛、蜕膜中NF-κB、COX-2、BAX、BCL-2、TNF-α、TGF-β1的表达。
  结果:
  1临床观察指标:MM+EL组引产时间(359.67±89.66)min,MM组引产时间(302.71±80.07)min,El组引产时间(488.93±120.34)min,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MM组<MM+El组<EL组);MM+EL组术中出血量(64±32.69)ml,MM组术中出血量(75.71±16.97)ml,EL组术中出血量(96.67±39.58)ml,MM组与MM+El组比较,P>0.05,两组间无差异,两组分别与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MM+El组=MM组>EL组)。三组引产成功率均很高分别为(MM+El组100%,MM组93.3%,EL组100%)。
  2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构:光镜下常规病理可见MM组、EL组、MM+EL组蜕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坏死,并且程度为MM<EL<MM+EL; MM组绒毛组织未见明显改变,EL组及MM+EL组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及片状坏死,EL<MM+EL。进一步观察到电镜下:绒毛及蜕膜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及细胞坏死/凋亡,其程度为:MM<EL<MM+EL。
  3 NF-κB、COX-2、BAX、BCL-2、TNF-α、TGF-β1等在中期引产人胎盘绒毛/蜕膜中的表达:NF-κB、COX-2、BAX、BCL-2、TNF-α、 TGF-β1等在中期引产人胎盘绒毛/蜕膜中的表达:NF-κB和TNF-α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表达稍弱,MM+EL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6),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COX-2、BAX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间质表达较弱,但三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BCL-2、TGF-β1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表达较弱,MM+EL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6),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
  1三种中期引产方法均安全有效,但是对孕13周~16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在引产时间及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而孕16周~24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法较单纯利凡诺引产法,可缩短产程,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胎盘残留率。
  2从超微结构和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表达情况,说明蜕膜及绒毛凋亡/坏死是单纯利凡诺和米非司酮/利凡诺引产重要机制之一,并且米非司酮对利凡诺有协同作用。
  3米非司酮引产机制是蜕膜绒毛凋亡坏死(BAX、BCL-2及超微结构)、炎症反应(NF-κB)、免疫排斥反应(TNF-α、TGF-β1)共同作用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强的结果。
  4米非司酮在炎症反应(NF-κB)、免疫排斥反应(TNF-α、TGF-β1)方面也对利凡诺有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