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6h】

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附表

讨论

1 脊髓型颈椎病的诱发因素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2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研究现状

3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4 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功效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脊髓病。本病常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的神经损伤,又被称作瘫痪型颈椎病,其主要原因为颈椎的退变,而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正是颈椎退变所造成的结果,同时,还会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常症状较重,其在颈椎病中属于比较多见的类型。脊髓型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归为“痉症”、“痿证”,其病位在脊髓,多因肝肾亏虚、长期劳累、外伤或其他病因伤及颈部,颈部气血不和所致。从近些年的临床统计资料来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而且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提前,脊髓型颈椎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因此,对此病的治疗正在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目前,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国内外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因其创伤大、难度高等因素的限制,患者多不易接受,而且其远期的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而非手术治疗中,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较为明显,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多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针灸、牵引、推拿等单一疗法,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提取物静脉滴注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的形式,以河北省中医院骨科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住院病人为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研究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以创新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参照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②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③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收集河北省中医院骨科住院病人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将该8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穴位注射相应病变阶段的颈夹脊穴,同时联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停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根据“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进行评分,根据“脊髓功能改善率”将临床疗效分有效:脊髓功能改善率≥25%;无效:脊髓功能改善率<25%。其中,脊髓功能改善率=(治疗后分-治疗前分)/(40分-治疗前分)×100%。
  将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诱因以及治疗前后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临床疗效对比。
  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的评分有显著变化(p<0.001)。说明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非常显著的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效果显著。
  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的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脊髓功能改善率”的评分上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说明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丹红注射液。
  4.治疗组40例中,有效36例,无效4例,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中,有效28例,无效12例,有效率70.00%。
  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得以明显改善,而且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单纯的丹红注射液治疗。该临床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关于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研究资料的空白。在中医药领域,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打开新思路,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