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实针刺法”针刺“消痞五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6h】

“虚实针刺法”针刺“消痞五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选择标准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5 质量监控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疗效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对胃电图的影响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对胃动素的影响比较

附表

附图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3 本课题操作手法及腧穴选择与分析

4 药物选择与分析

5 观察指标选择与分析

6 结果分析

7 课题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虚实针刺法”针刺“消痞五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观察,旨在为本病寻找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经济实用,易于推广的中医特色疗法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本课题组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采用“虚实针刺法”针刺“消痞五穴”(脾俞、胃俞、建里、太乙、足三里)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痞五穴”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吗丁啉”药物口服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行针刺治疗,取穴:脾俞、胃俞、建里、太乙、足三里,除建里穴外均双取,采用虚实针刺法针刺足三里、建里、太乙穴直刺1.0-1.5寸,脾俞、胃俞穴向内斜刺0.5-0.8寸,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1疗程,所有病例观察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片(规格:10mg/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每次10mg,3次/日,饭前15分钟口服。10天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观察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胃电图变化、胃动素(MTL)分泌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价其疗效。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量表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Ⅲ诊断标准提出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4个主要症状,分别以无、轻、中、重4级积分。无:没有症状,积0分;轻度:有症状但完全能忍受,积1分;中度:感觉不适并已影响工作和睡眠等正常生活,积2分;重度:不能进行工作和睡眠等正常生活,积3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胃电图采用EGEG2B2型胃肠电图仪记录胃电图(EGG),量程150μV,走纸速度1mm/sec,测试前停服药物3天,空腹12小时,静卧15分钟,给予标准试餐1份(蛋白质10g、碳水化合物85g、脂肪18g)。记录15分钟,取胃窦部胃电图检测的平均收缩波频率(MFC),收缩波幅值(AC),并观察胃电节律。胃动素检测,患者空腹于清晨8时,抽取静脉血2ml,置入含30μl抑肽酶和30μl10%EDTA的塑料管中,迅速送至化验室进行检验。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两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FD患者在治疗前进餐前后,测胃电活动呈现不规律电活动改变,胃电频率与平均收缩波幅均呈现减慢趋势,胃动素水平较低。给予治疗后,两组患者进餐前后胃电活动均逐渐趋于规律,胃电频率与平均收缩波幅均有所加快,胃动素分泌水平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虚实针刺法”针刺“消痞五穴”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调节患者胃电节律紊乱,改善胃电频率与平均波幅,促进胃排空,提高胃动素分泌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