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电图改变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6h】

心电图改变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CVS诊断标准

2 筛除标准

3 心电图表现

4 其他观察指标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 多因素分析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其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CV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的病理性亢进的机制可能与CVS的发生有关,同时中枢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可能跟aSAH后心电图的异常有关。为进一步证实心电图异常跟血管痉挛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早期心电图表现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联,并结合其他实验室及临床各项观测指标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有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从中观察心电图改变与血管痉挛之间的关联。进一步为降低aSAH后CVS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相应的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在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9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出血后24小时内心电图表现及其他临床及实验室观测指标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数据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P=0.05。
  结果:193例患者中66例发生CVS,发病率为34.2%。共12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改变,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间期延长为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04,95%CI:3.624~19.025),其他心电图异常表现对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及实验室观测指标中,有吸烟史(OR=5.743,95%CI:2.373~13.897)、低钠血症(OR=2.038,95%CI:1.065~3.902)、WFNS分级≧Ⅳ级(OR=2.820,95%CI:1.204~6.604)、Fisher分级≧3级(OR=3.369,95%CI:1.372~8.271)均为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为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共死亡33(17.1%)例,重残患者共32(16.6%)例,进行分组后计算,结果显示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残疾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早期心电图中QT间期延长是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QT间期延长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QT间期正常的患者。
  2.有吸烟史、低钠血症、WFNS分级≧Ⅳ级、Fisher分级≧3级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密切监测,积极预防及治疗。白细胞计数增高为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有助于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宜于出血后三天内早期行手术治疗。
  4.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预后较差,致死率及致残率明显升高,应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